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亳州:强化措施 健全机制 让移风易俗工作真正惠及于民
发表时间:2018-10-30 14:50:00来源:亳州文明网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我市特别是农村地区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高额彩礼、讲排场、比阔气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不良风气的存在构成了农民脱贫致富的重大障碍,与乡风文明建设工作背道而驰。推动移风易俗,简办婚丧喜庆事宜已成为广大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必然要求。亳州市全面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小办或不办、文明理事的社会风气正在逐步形成。

  一、因地制宜定标准,操办红白喜事有遵循。“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乡风民俗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市文明办坚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在充分调研、外出考察学习的基础上,以倡导推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小办或不办、文明理事”为切入点,扎实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各县区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并印发了规范性指导文件10余个,从政策层面对移风易俗进行规范和引导,同时对红白喜事操办流程、规模档次和随礼金额等标准均作出了限制性规定。例如,涡阳县设定婚丧事宜酒席不超过10桌、每桌不超过10菜4汤、每桌酒席城区不超过480元,农村不超过380元,随礼不超过100元、彩礼不超过6万元等上限标准,蒙城县设定婚丧事宜一般不超过10桌,每桌酒席标准不超过10菜6汤,每桌酒席城区不超过500元,农村不超过400元等标准,标准的设定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欢迎。部分镇村自身立足实际,在不突破县区标准的前提下,制定本镇村的红白喜事操办标准,实现了“一县一策”“一镇一策”“一村一策”,有效避免了移风易俗标准简单化、一刀切现象。

  二、多措并举强宣传,引导人民群众转观念。市、县区各类新闻媒体和新媒体拿出版面时段、开设专刊专栏、组织专题访谈,对移风易俗典型事例进行跟踪报道,广泛宣传我市移风易俗工作中的成效和做法。不断强化社会宣传,运用公益广告、文化墙、道德讲堂、倡议书、明白纸等形式进行宣传,累计设置移风易俗文化墙3384处、宣传栏2455处、喷涂墙体标语或悬挂条幅1.7万余幅,有效提高了群众对移风易俗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率。广泛开展五星级文明标兵户、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等评选活动,充分发挥了五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导向作用,开展了“破除陋习树新风”网上签名点赞活动,多渠道发布“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倡议书”,利用小品、快板、微电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宣传形式,推动移风易俗在农村落地生根。

  三、建章立制定规矩,激励党员干部作表率。突出抓“关键少数”,注重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市文明办联合市纪委、市监察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印发了《关于全市党员干部带头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的指导意见》,要求党员干部严格落实婚丧嫁娶等喜庆事宜报告备案制度,带头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组织全市党员干部签订《党员干部带头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承诺书》,市本级和县区累计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13万余份,引导党员干部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不断加大党员干部违规操办婚丧嫁娶等喜庆事宜问题的整治和查处力度,今年以来,先后查处党员干部违规操办婚丧嫁娶事宜3起,党员干部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借机敛财等歪风得到有效遏制。

  四、立足实际抓试点,选树典型示范创经验。积极打造移风易俗示范点,按照“一镇一示范、乡镇全覆盖”的原则,累计打造各级移风易俗示范点125个;市文明办、市民政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村红白理事会建设 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实施方案》,对红白理事会建立程序、人员构成、工作章程进行了明确,截止目前,全市1234个行政村(社区)成立了红白理事会,1239个村制定了村规民约,有效提高了村民自治能力。各县区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总结出了很多经验做法。涡阳县实行移风易俗网格化包保管理,按照定人员、定范围、定任务、定责任“四定”原则,建立“县、镇、村、组”四级网格包保制度;蒙城县集中规划建设了一批农民文化礼堂,并配备了座椅板凳和办事用品,为群众集中操办红白喜事提供场地和平台,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利辛县将移风易俗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在各乡镇贫困村中打造移风易俗示范村,真正做到为贫困户减轻经济负担。谯城区制定了《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工作考核办法》,从软件资料、阵地建设、宣传教育、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季度综合考核,有效发挥了督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

  通过一段时间的综合引导治理,全市乡风民风逐渐好转,一股倡勤俭、兴节约、拒铺张、反浪费的俭约文明新风在全市悄然兴起。(李威)

责任编辑: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