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玲,女,1979年12月生,蒙城县庄周街道仁和社区居民,蒙城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自1999年参加工作以来,张丽玲一心扑在特殊教育上。2018年,张丽玲教学的班里来了一个孤独症的孩子龙龙(化名)。刚来到班级时,龙龙无主动语言,不能和别人对话。张丽玲通过细致观察和“强化物”教导方式,经过六年的沟通引导,现在的龙龙已经能说出“我要……”这样的句子,同时,还可以弹钢琴《两只老虎》《上学歌》等儿歌。像龙龙这样的孩子的转变只是张丽玲教导的众多孩子中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她所教导的20多名聋哑学生先后考入北京联合大学、东北长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学院等高校。张丽玲的工作成效赢得各级教育部门的认可和表彰,2013年其特教论文评选均荣获全省一等奖;2015年其被评为“市级教坛新星”和“县级骨干教师”;2017年被评为“扶残助残先进个人”;2017年、2019年分别荣获“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两次“省级”优课;2019年被评为“蒙城县学科带头人”;2020年被评为“亳州市优秀教师”;2023年5月被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专业委员会聘为“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这也是安徽省唯一受聘的孤独症专业委员会委员。
投身特教,知难而上
1999年,张丽玲从安徽肥西师范毕业分配到蒙城特殊学校任教,当时年轻的张丽玲怀着满腔热忱希望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教学工作中。但是,现实远没有她想的那么乐观,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差别太大,工作中很多问题都让人无从下手。当张丽玲看到那孩子们一双双凝视着她的眼睛时,她的心在抖动着,于是她默默地下着决心:“既然选择特殊教育,我一定要做好这项工作,让孩子们受到良好的康复教育健康成长!”
从教之初,张丽玲从事聋教育,面对一群听不到外界声音的听障儿童,她利用自己在师范院校学的专业知识,结合实际工作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和听障儿童打成一片,相互交流,尽最大的力量减轻孩子们的压力,渐渐地与这些孩子们融为一体,深受这些特殊群体学生们的喜爱和信赖。
2012年,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增设培智班,张丽玲主动提出从聋部转到培智部。智力障碍儿童的致病原因很多,有脑瘫、孤独症、唐氏综合征等,且智力差异大,教学工作开展起来非常困难,张丽玲从来没有过任何怨言,她通过各种方式来增长自己培智教育的经验和技巧。
教书育人,敬业奉献
作为特殊教育,尤其是接触的孤独症儿童什么情况都有,特别是情绪行为比较严重的,张丽玲在给他们做康复训练时,经常被孩子吐口水、抓伤、用拳头捶、抓头发、打脸等,但她依然无怨无悔地耐心沟通交流着……
2018年,张丽玲教学的班里来了一个孤独症的孩子龙龙(化名)。龙龙六岁时被确诊为孤独症。刚来上学时,张丽玲就发现他经常自言自语,不愿与其他同学一起玩,喊他时也像没听见似的,自己乱跑,喜欢爬高,上椅子、桌子,无主动语言,不能和别人对话。张丽玲经过细致的观察了解龙龙可能会感兴趣的事。有一次张丽玲意外发现龙龙一个人在教室里面,打开教室的一体机,从一体机上播放音乐听,原来他喜欢听音乐。于是,张丽玲就通过“强化物”教导他说“听歌”这个词。刚开始龙龙怎么都不愿意说,还只是哭,后来见张丽玲把书拿走,就含糊地说出“听歌”。从那以后,张丽玲就因势利导从字词到句子等对他进行教育康复训练,六年来,张丽玲含辛茹苦的付出终于获得成效,现在龙龙已经能说出“我要……”这样的句子了,还可以弹钢琴《两只老虎》《上学歌》《草原是我家》之类的儿歌。像龙龙这样的孩子的转变只是众多孩子中的一个缩影!
率先垂范,广开思路
2013年,张丽玲担任培智部主任,她见证了部门从成立之初的6名学生发展到现在140多名学生。部门师生越来越多,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日常工作中,张丽玲谨遵学校安排,积极团结同事,带领部门40多名教师经常开展教学研究,积极参加各种讲课比赛,不断提升部门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她还注重家校携手,定期举行家长会,与家长交流,共同促进学生们发展进步。
“开展活动,亲力亲为”这是张丽玲教学中的又一项做法。张丽玲认为,智障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培智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就是教会他们一些简单的技能。张丽玲根据实际情况,经常带领他们走出校园去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培养他们生活适应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
张丽玲利用节假日结合“系上蓝丝带,有爱便无碍”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刚开始,张丽玲与部分幼儿园沟通时,人家婉转拒绝了,原因很简单就是担心特殊学校的孩子们行为会给自己幼儿园的小孩子带来心理影响。张丽玲很能理解人家的想法,但她没有因此放弃,通过不断的尝试,终于与县城一所儿童游乐园对接成功,这家机构负责人听到张丽玲的介绍后非常感动,当即拍板,让他们的游乐园成为蒙城特校学生长期游玩的免费场所。
用心做事,爱岗敬业
“用心说,嘴里没有假话,用心听,身边没有噪音,用心看,眼前没有黑暗,用心走,身边没有距离,用心做,都是实实在在的事!”
“用心”,这也是张丽玲二十四年特教工作最大的经验总结。培智学生也是如此,由于生理、心理的不同,在教育教学上和康复需求上,给老师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特教老师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要因材施教,找出每个智障儿童的就近发展区,为他们量身打造适合他们发展的空间。比如一个叫毛毛(化名)的学生,他母亲带他来报到时,他不进教室,就在操场上四处奔跑。张丽玲先与他母亲沟通交流,了解他的具体情况,对他进行评估,制定符合他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并建立成长记录袋。学期末对他进行期末测评,完善成长记录档案,下学期开学时,再次进行评估并结合测评结果,制定新的训练计划。现在毛毛已经上三年级,从当初的无语言四处乱跑,到现在能背诵古诗,认识120多个字。从当初离开母亲就哇哇大哭,到现在能担任班级的管理者、老师的小助手,记住自己的值日时间,值日当天,能够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并将物品归放到位。看到这些可喜的变化,家长感到非常欣慰。
二十四年如一日,普通的工作,平凡的岗位,张丽玲一直用心走好每一步,工作中有艰辛,有成功,有欢笑,有泪水,有不足,有收获……“我的最大心愿就是让孩子们得到良好的康复教育健康地成长!”张丽玲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