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涡阳县韩涛:六旬老人与妻长期分居 只为照顾父母和女儿
发表时间:2017-10-23 17:43:00来源:亳州文明网

  人物简介:韩涛,男,汉族,1952年9月生,家住涡阳县新兴镇兴南村。

  事迹简介:韩涛的父亲20多年前身患帕金森综合征伴脑血栓后遗症,肢体活动受限;母亲90多岁高龄,患有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常年需要人照顾;小女儿韩诺不知何缘故从五楼坠下,五六节颈椎粉碎性骨折,高位截瘫7年之久。年近六旬夫妻二人两地分居,在“孝老”与“爱亲”的使命中,扮演着各自的角色,演绎着感人的道德故事。

  正文:

  家住涡阳县新兴镇兴南村韩庄村民组的韩涛夫妇,年近六旬,却两地分居,分别照看着90多岁高寿且患有老年痴呆症的父母和一个高位截瘫的女儿,生活的重担非但没有把这对苦命鸳鸯压垮,反而更激发了他们顽强的意志:决不向命运低头。

  幸福的童年

  韩涛是家中的独苗,没有兄弟姐妹,童年、幼年到成年,生活都可算一帆风顺:父亲是当时生产队干部,在那个靠工分吃饭的年代,韩涛从来也没受过什么委屈。和那些吃了上顿没下顿,多少年都穿不到新衣服的家庭相比,韩涛可谓衣食无缺。学习也还能说得过去,轻而易举就考取了涡阳县重点高中,但命运多舛,屡考不中,这也成了韩涛一直以来淤积心头的“结”:成绩不能不算突出、在同学中不能不算优秀、自问也够努力,可就是过不了高招录取线,连考几年都是名落孙山。

  韩涛喜结连理后父亲突然患病

  在仰天长叹之后,韩涛老老实实回到了农村,投进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庄稼汉的行列,当上了有文化的农民。你还别不服气,有文化就是不一样,庄稼明显比别人家的长势好,收成自然也更好。附近村庄的姑娘挤破门地往韩家跑,最后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撮合下,韩涛与邻村姑娘张玉侠结为伉俪,红红火火的婚礼加上郎才女貌,还有当时农村最时髦的“明三暗五”大瓦房,着实让同龄人羡慕了很久。

  1992年,韩涛的父亲因为帕金森综合症伴脑血栓在蚌埠医学院住了几个月,肢体活动不便,长期呆在家中,不敢外出,韩涛、张玉侠尽力服侍。

  儿媳比女儿还亲

  张玉侠也是一位贤妻良母,家里田里都是一把好手,既勤快又会持家,平时少言寡语邻里和睦,孝敬公婆人人称赞,特别是婆婆高兴得合不拢嘴,逢人就夸。1995年,婆婆的记忆力下降,性格好像也有了变化,忽晴忽阴,忽冷忽热,正高高兴兴地说着,不知怎么就破口大骂起来,有时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也闹得鸡飞狗跳,搞得张玉侠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韩涛也发现母亲似乎有点反常,但一时也找不到原因,误以为母亲受到旁人的挑唆,就劝说母亲多出去走动走动,串串亲戚,改换一下环境,消消心头的怨气。可母亲却对亲戚朋友说他和张玉侠如何如何不孝顺,如何如何自私等,害得所有的亲戚都对韩涛有了不好的看法。更为不可理解的是,母亲有时候一天会走几家亲戚,还有时候半夜从亲戚家出走。综合种种情况,韩涛带着母亲走进了涡阳县医院,检查结果为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从此,韩涛夫妇又多了一项任务:看护好母亲别走丢了。

  本来殷实的家境,因为父母长期服药治疗,加上子女的生活费、学杂费,韩涛夫妇的口袋逐步显得紧缩了,除了勤奋劳作,韩涛又自费买了一辆机动三轮车,靠农闲时为附近的工厂、砖厂拉煤赚取外快,贴补家用。张玉侠的身体也一日不如一日,但依然“轻伤不下火线”,不分白天黑夜地向土地要“效益”,用“汗水”换金钱。

  晴天霹雳女儿从五楼坠落

  韩涛、张玉侠尽心尽力打理,虽然苦点、累点,但小日子还算可圈可点,特别是4个子女也都考取了理想的学校,替自己圆了大学梦,即将走进社会捞取人生的第一桶“金”,从而缓解日渐窘迫的家庭经济状况。

  2010年3月10日的黎明时分,一阵刺耳的手机铃声把劳作了一天的韩涛夫妇从酣梦中惊醒,小女儿韩诺被人发现在合肥某小区居民楼从五楼坠落,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

  来不及悲恸,韩涛夫妇带上家中所有钱款,风急火燎地赶到合肥,医院告知:第五、第六颈椎粉碎性骨折、中枢神经断裂,需紧急手术,并下发了病危通知书。韩涛夫妇满含热泪,四处借贷,背上了至今也没还清的债务。经过两个多月、三家医院的辗转治疗,花费了20多万元,韩诺的命保住了,但永远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高位截瘫,也就是说,从脖子以下,包括上下肢永远也动弹不了。

  看着昔日活波可爱的女儿现如今每天静静地躺在病榻上,韩涛夫妇曾经多次头撞墙壁,想以“死”来解脱自己,但一想到上有高堂、下有截瘫女儿,还有欠下的20多万债务,夫妇二人抱头痛哭后又坚持为女儿翻身、捶背,防止褥疮。护理好女儿,再跑到父母榻前嘘寒问暖。

  上有父母下有女儿 韩涛不畏艰辛

  高度的紧张,超强度的体力透支,夫妇二人的身体也是每况愈下。但随着小孙子的出世,家庭格局需要重新调整。因为儿子、儿媳在合肥都有工作,为了减少雇请保姆的开支,张玉侠带上截瘫女儿搬到合肥儿子家中,一边护理女儿,一边照看孙子,兼任全职保姆;韩涛留在老家照顾两位年过九旬的老人。最为纠结的是,遇到老人生病需要住院治疗的时候,韩涛真有点力不从心:老家距离新兴集镇10多里,在家服侍好父亲,又要赶去医院护理母亲,一天要来回几趟折腾,两眼熬红,两腿跑断,浑身的筋骨都似乎要断裂,韩涛依然咬牙坚持,从不在父母面前流露出半点疲惫。还有几次,父母双双入院,韩涛干脆就把医院当成了自己的家,强力支撑。

  活一天就要照顾他们一天

  有人问韩涛,自己一辈子这样过,后悔吗?韩涛总是坚决的说,照顾自己的父母儿女,有什么后悔的?自己活一天就要照顾他们一天。一对年近六旬的夫妇,在“孝老”与“爱亲”的使命中,扮演着各自的角色,演绎着感人的“孝心”、“爱心”交响曲,用满满的正能量诠释着老子故里道德的精华,为道德之乡再添道德佳话。

责任编辑: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