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历史真正入脑入心?亳州市教育系统广大师生在“讲”“唱”“演”“悟”上下足功夫,将党史学习教育与立德树人、课堂教学和“五育并举”相融通,以百年“红色养分”涵养师生学生的志气、骨气、底气,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讲好思政广育人
立足“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党史红色课程,深挖红色资源鲜活“教材”,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开展“十个一”活动,即讲一个红色故事、诵一段红色诗歌、唱一首红色歌曲、看一部红色电影、读一本红色经典书籍、做一件助人为乐小事、参加一次红色研学活动、参观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祭扫一次革命烈士墓、写好一篇学习心得体会,搭建党史学习教育立体空间,建构青少年学生自我学习教育新模式,让广大学生在沉浸式、体验式、感知式的教学中接受教育。
“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长时间专注于老师所讲的内容,好多都是课本上没有的。每位老师讲的故事都不一样,但都同样精彩,眼前就像放电影一样,让我知道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真正理解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句歌词的含义。”在亳州市教育系统举办的“传承红色基因 培育时代新人”党史学习教育讲故事比赛现场,全程聆听的亳州市夏侯小学学生洪蕴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台上的28名教师选手,也都一个个被彼此感动得热泪盈眶。这其中,就有一位“红后代”选手——涡阳县第二中学教师谢筱斐。当年,彭雪枫指挥的新四军骑兵团被称为纵横江淮的“红色劲旅”,而抗日杀敌英雄谢继书、谢继祥、谢继良三兄弟正是其中的楷模,也是谢筱斐的曾祖辈。1940年,谢氏三兄弟为抗日救国相继遇难后,彭雪枫将军赞誉谢家为“满门忠烈志,无尚光荣家”。讲到动情处,谢筱斐多次潸然泪下、泣不成声。
以讲故事的形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能让党史内容更为具体、形象、生动,也更加深入人心。为此,市教育局要求全体师生每人至少讲好一个红色故事,广泛开展了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微型党课比赛、老军人进校园讲党史等活动,并从中选取最优秀的选手组成宣讲团,在全市各学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进校园巡回宣讲活动,充分发挥红色教育资源的育人作用。目前,全市教育系统已宣讲15场次,参与学习师生6000余人次。
唱响红歌表初心
“初心始于您出发的地方,初心铭记星火点燃的井冈山……”日前,在亳州学院附属学校开展的红歌“快闪”活动中,师生们共同唱响歌曲《初心》,红色旋律回荡在校园上空。学生手持小红旗,迈着轻盈的步伐,一字排开,又瞬间围成一个心形,伴着青春活力的节奏,奏响不忘“初心”的旋律。
据悉,这个“快闪”曲目的歌词由本土专家创作,学校教师谱曲,师生自编自演。类似红色旋律还走进了课堂,融入文体活动,渗透到“立德树人”和“五育并举”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创新形式更好地讲好红色故事,让党史学习教育真正入脑入心。
当前,市教育系统正在开展红歌“快闪”满校园活动,并联合共青团亳州市委员会举办“青春赞歌献给党”合唱比赛。全市2300多所中小学校的108万中小学生在舞台上、课间操和课外活动中,舞动红旗,齐唱红歌,气势恢宏,场面壮观。
连日来,亳州市各中小学纷纷创新红色资源育人形式,深入挖掘课外活动在“红色育人”中的潜能,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在校园深入开展,共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同时要求全体师生每人至少学唱一首红色歌曲,诵读一首红色诗歌。
演绎经典强信念
“快看,‘中国号’驶来了,那叶小小红船穿过惊涛骇浪,变成了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近日,在亳州幼儿师范学校的舞台艺术展演活动中,学生们通过情景剧表演,再现党的百年辉煌。
无独有偶,在亳州一中、亳州学院附属学校、蒙城中学、蒙城庄子小学等学校,小品、戏曲、快板、情景剧、花样故事会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党史学习教育层出不穷。舞台上,师生们通过表演情景剧《红船》、演唱京剧《沙家浜》和豫剧《红色娘子军》等,真切还原了一个个信念坚定,忠于党、国家和人民的共产党员形象,抒发爱党爱国情怀,将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种子种进师生心田。
亳州幼儿师范学校表演节目的学生代表张雨洁说,为排练好红色情景剧,她们查阅了大量资料,力争用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来表现主题。在准备和演出的过程中,“演员”和“观众”在思想上都接受了深刻的洗礼,对党史的理解也更加具体、形象。
这种舞台表演形式的党史学习教育已经成为亳州市各中小学校挖掘红色资源、传播红色文化的生动载体。市教育局机关党委书记耿成华说:“将党史学习教育搬上舞台,以师生喜闻乐见的舞台表演形式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亳州市教育系统已成常态。这种生动、有趣、有效的形式,更易激发广大师生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守初心、筑匠心、砺恒心。”
悟透思想明方向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亳州四小的穆颖超有时候会被同事“调侃”成思政课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她常常用一些历史事件、红色故事和新时代思想武装孩子们的头脑,启迪他们的心智。有时候,就连她班里的孩子们都有点“犯傻”,分不清自己上的是语文课还是政治课。
穆颖超的课堂思维和底气来自于她广泛阅读的红色书籍,以及悟出的思想道理。坚持做读书笔记的她,目前已经整整记录了一厚本,里面都是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历史缩影,每一页、每一篇,都有她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党在我心中就是一面旗帜,无数党员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事业比生命更宝贵。作为党员教师,我生活在和平年代,又有什么理由不把教育事业当作自己毕生的追求呢?我时常叩问自己,我的人格高尚到可以感染学生了吗?我的知识丰富到可以正确引导学生了吗?”这是穆颖超最近记录下的一段党史学习感悟。
边读边悟,多读多悟。在亳州市教育系统,学习“四史”已经成为老师们的一种自觉行动,而这种变通的桥梁便是笔尖搭起的“悟”字。真正去领悟,也就入脑入心了。
在接下来的党史学习教育,亳州市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将“悟”“读”“写”相融通,着力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党史学习教育体系,持续开展红歌“快闪”满校园、爱国主义读书征文活动、读书分享会和交流研讨会,让师生自觉接受思想的淬炼,从革命前辈的奋斗故事中汲取精神养料,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使红色基因薪火相传,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向纵深发展。(李晓军 洪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