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文明网 | 安徽文明网 | 中国文明网

欢迎来到亳州文明网!

春节

您的位置:首页 > 我们的节日 > 春节
亳州春节风俗之六:除夕

2015-02-12 16:21:00  亳州文明网

 

  除夕又称大年夜,农历腊月三十(小月是廿九)的晚上。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除夕为大除。这一天是本年最后一天,也是春节的前一天。因为大多是农历三十,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

  1、贴春联

  亳州把春联叫门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也有贴“春”字的。春节贴“福”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在农村,在农具上也贴“福”字,在架子车、自行车等车辆上贴“日行千里”,在牲口槽上贴“槽头兴旺”等相关的吉庆字条儿,门旁、路口、井沿、垛头等处贴插彩色纸道儿;大门上要贴门神,红灯笼悬挂在大门两旁。

  2、贴窗花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亳州的剪纸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黄淮一带名气很大,千百年来剪纸深受亳州人民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3、贴年画

  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如《老鼠娶亲》、《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文革前后,年画被毛泽东主席的画像所代替,农村堂屋的后墙上,整墙贴的都是毛主席像。改革开放后,又都换成了电影明星像。以后又发展成挂历。

  这些事项都是安排在年三十的上午,贴完后放一挂鞭炮。旧社会欠债的人家多,他们认为贴上春联,有了门神把门,讨债的人就不敢来。所以,亳州当地,要账的人在年三十是不去要账的。(《白毛女》中的杨白劳也是这么想的,躲了好久的债,以为到除夕了,不会来要账的了,就才敢回家,岂知不但有人来要账,还把人打死了)

  4、祭祖

  晚上要“安神”。除夕时,要在家中条几上摆上神龛,在神主和祖先牌位前面摆贡,烧香、点蜡,祭拜祖先,表示敬意。另外,还要迎接灶君接回来过年,当晚,还要举行各种“接灶”的仪式。此外,家中要派男丁到坟地里祭祖,烧香烧纸放炮。

  5、压岁钱

  天黑时,晚辈要给长辈“辞岁”,逐个磕头,长辈给孩子们压岁钱。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钱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镇压它们而化凶为吉。给压岁钱,有的在除夕,有的在年初一,规矩不尽相同。

  6、团圆饭

  这一天全家团聚,中午合家要吃团圆饭,天伦之乐融融。主妇此时都忙着包饺子,把包好的饺子放在锅拍上,人再少也要包上三拍子,意思是“连中三元”,也有包四拍子、五拍子的,意思是“四季如意”、“五子登科”。吃年夜饭时,最不能少的一道菜就是鲤鱼,它象征着年年有余。

  7、年夜饭

  除夕之夜,鞭炮齐鸣,此起彼伏,通宵达旦。人们睡得很晚,有的彻夜不眠,这叫“守岁”。除夕这天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出门在外的人必定要赶回家来,全家团聚,共进晚宴,俗称吃年夜饭,也叫团圆饭。要是家里有人实在赶不回来吃年夜饭,还要在桌上摆副空碗筷,表达平安吉祥、团团圆圆的美好愿望。

  8、守夜

  除夕夜,全家老小一起熬年守岁,共享天伦之乐,欢聚酣饮,有的地方还在堂屋门前路上横根木棍“拦财”。也就是三更之后,刚放罢关门炮,不久又放开门炮,凡做生意的人家都起得特别早,是为了“抢财”。男人先起床生火烧灶,而后女人才起来入厨做饭。男人点香,当院放大斗香,堂屋里和灶门口放小斗香。早晨的洗脸水不过晌午不倒掉,否则,认为财贝会随水流走。锅开下饺子时,要放很长的“下汤炮”。饺子盛碗先供“老天爷”、“老灶爷”和“财神爷”,接下来烧纸祭拜诸神,然后全家人才围着餐桌吃年夜饭。不仅吃饺子还要吃些馒头及葱、蒜。谁要是能吃到包有硬币的饺子,大家会认为他(她)新的一年有好运气。现在的习俗是:到了子时,即深夜12点时,这时正处在上个属相与下个属相交替的时候,就出门放炮,取辞旧迎新之意。现在,守夜的少了,因为除夕够疲乏的了,央视的春晚节目结束了,大年初一还要拜年呢。

  9、拦门棍和打鬼棒

  亳州人认为过年就是鬼来之日,因此除夕的晚上门前放木棍,称为拦门棍,当然,“拦门棍”最好是桃木的,没有桃木用其他代替也行。门头一边插一个用高粱杆做的响棒,称为打鬼棒,以防“野鬼”进家,同时也把祖先带来的财宝留在家里以求年年平安。

  点评:  

  红红的灯笼洋溢着浪漫和温馨

  红红的鞭炮迸发的不再是噪音

  红红的春联书写出喜悦和希望

  红红的压岁钱是老人的祖孙情

  红红的脸庞是浓酒催开的花朵

  红红的灯火牵着游子归家的心

  红红的窗花里面写着吉祥安康

  红红的日子拥进千家万户的门

责任编辑:尚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