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蒙城清音:乐音飞过数百年
发表时间:2018-12-21 10:57:00来源:亳州文明网

  吸取泗州戏、二夹弦等之长,逐渐增添演奏乐器,丰富了旋律,蒙城清音凭借着优美的唱腔和清丽的曲调,成为我市深受群众欢迎的地方曲艺,并被评选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陆兆云在演唱蒙城清音

  采多家之长 成一家之特

  “我的相公呀!我知道,天为棋盘,星为子,地为琵琶,路为弦……”正在表演的人叫陆兆云,是蒙城清音代表传承人陆彩霞的女儿。

  陆彩霞6岁时开始学唱清音,16岁时就登台演出,近四十年的清音演唱生涯,陆彩霞吸收了泗州戏、二夹弦、曲剧等戏曲之长,对老辈清音唱腔进行了改良,她唱出的清音声腔悦耳清丽绵柔婉转,对传统清音的改良也奠定了陆彩霞在蒙、亳、利辛一带清音名角的地位。

  清末民初,蒙城清音流传在蒙城境内涡河西岸和利辛境内的芡河东岸的狭长地域内,因利辛境内芡河东岸地区1965年前曾属蒙城县望疃区管辖,人们一直习惯称呼这一带流传的清音戏为蒙城清音。

  “在蒙城薛湖村有个薛富林,他有个清音剧团,我就是从那里学习的。”陆彩霞说,严格来说,蒙城清音发源于马集镇薛湖村,解放前名气较大的旧城陆氏清音、辛集冯氏清音均是其分支。

  “接地气”清音广受欢迎

  蒙城清音起初是流行于涡河西岸的扬琴调,这种小调使用当地语言,唱腔每段结束都止于嗯、咦拖音,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后来,马集薛湖薛家班主薛富林博彩众家之长,凭着自己深厚民间艺术学养,把这种扬琴调与河南曲剧进行有机结合,逐渐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蒙城清音戏。

  “蒙城清音的特点是以唱为主、以说为辅、说唱结合。”陆彩霞说,清音的唱句基本上是七字句和十字句,也有特定格律唱法的三字崩、五字坎、小联句、贯口句等,女腔婉转花俏、男腔豪放朴实,唱腔并没有什么固定的规律,男女同调,唱词多,道白少,内容通俗易懂,贴近生活,乡土气息浓厚。

  蒙城清音在乐器配备方面除了使用原来的扬琴和坠胡,还逐渐增加了二胡、板胡、笙、笛、电子琴等乐器。奏出的旋律较以前丰满了许多,也给清音唱腔有了更好的补益,增加了整场戏曲的艺术效果。

  传承非遗亟需“新鲜血液”

  蒙城清音唱腔优美,曲调清丽,听来婉转柔和,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然而,和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蒙城清音也面临着后继乏人的窘境。

  目前蒙城清音在蒙、亳、涡、利辛一带民间演员约有近30人,演员年龄结构一般在40岁至60岁之间,演员年龄偏大,不利于清音的传承和发展。“把蒙城清音列入非遗,给予重点保护,对于传承这种优美声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陆彩霞说,让她欣慰的是,女儿陆兆云也非常喜欢清音,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趋势。

  据了解,蒙城县2017年组织各地散落演员,成立了蒙城清音民间演出院团,给予办理营业性演出许可证方面的倾斜和照顾,今年把清音院团作为当地有影响力的戏种纳入民生工程招标项目,给予招标方面的指导和支持。明年计划成立蒙城清音传习基地,培养年轻演员。陆续改编一些经典剧目,在皖北进行巡演。(侯纯顺 蒋加磊)

责任编辑: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