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亳州2人入选第五批国家非遗传承人
发表时间:2018-05-18 14:34:00来源:亳州文明网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经各地申报、专家组初评、社会公示、评审委员会审议等程序,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1082人)。安徽省45位名家入选,名单详情如下: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掌握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知识和精湛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代表性人物。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规定,鼓励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老子传说

  老子传说故事是在涡阳民间一直流传至今的美丽传说故事。由于老子传说故事极富地方特色,语言独特,耳熟能详,已流传千百余年。

  老子传说故事基本上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老子的故事,刻画了老子从童年到暮年的成长过程;第二部分是有关老子和天静宫的传说,浓厚的神话色彩,亲切的地方口语叙述,为我们描述了老子传奇的一生。这些优美的故事反映出了涡阳深厚的文化积淀,传承了老子思想,也从另一个方面佐证了老子出生地的历史本源。

  据考察,第一次系统整理老子的传说故事的是天静宫第二十代道士马明德,后传至第二十一代天静宫住持郑志善。1987年至1993年,工商局干部马杰走访郑志善,作了记录,形成文字。2006年原文化局副局长胡智和老子文化办王大杰再次对老子故事整理,形成40篇,分为两类,一类是老子的故事17篇,一类是老子的神话传说23篇。

  2014年,老子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夹弦

  二夹弦,中国传统戏曲剧种,老百姓又称为“大五音”。是主要流行于山东西部以及河南东部及北部,江苏北部,安徽省北部一带的地方戏。因为它的伴奏乐器四胡(四弦胡琴)是每两根弦夹着一股马尾拉奏,因而其流行地的群众按照其方言习惯称它为“两夹弦、大五音”。

  “二夹弦哼一哼,不穿棉袄能过冬”、“不吃不穿不过年,也要去听二夹弦”……这些来自亳州当地的民间俚语,表达了老百姓对二夹弦的喜爱,充分证明了这一稀有剧种的珍贵艺术价值。

  2008年,亳州二夹弦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夹弦的艺术魅力,为亳州这座历史古城增添了无限的神韵。

责任编辑: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