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蒙城“五结合”让曲艺文化落地生根
发表时间:2017-12-11 08:53:00来源:亳州文明网

  12月1日至2日,中国曲艺家协会、省曲艺家协会赴蒙城实地考察“中国曲艺之乡”创建工作开展情况。自创建“中国曲艺之乡”以来,蒙城县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实施项目化管理,将曲艺之乡创建与逍遥蒙城、好人蒙城、书香蒙城、人文蒙城、乡贤文化等方面的建设相结合,创建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阶段性成果。

  与“逍遥蒙城”建设相结合

  多年来,蒙城县紧紧围绕“庄子故里、逍遥蒙城”城市文化形象定位,在彰显城市特色、留住城市记忆、提振城市神韵、提升文化内涵等方面做出诸多实践探索。

  一是注重研究阐释,打造研究高地。先后成立了庄子学会、庄子研究所、庄子研究会、庄子书画研究院等机构,为打造弘扬庄子特色文化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2016年5月成立“安徽省庄子研究会”,并连续举办了两届学术交流会。加大多形式研究阐释,民间成果丰硕。涌现出王克峰、马杰、刘勇等民间研究者代表。出版了《海内外名人咏庄墨宝》《庄子成语故事》、《庄子寓言新解》、《庄子与蒙城》、《廉政庄子》等图书。已先后在庄子祠举办六次梦蝶诗会、五次“庄子杯”寓言创作和闪小说大赛、六次民间布衣祭庄大典。

  二是注重弘扬传承,留存城市记忆。县委、县政府在城市规划设计建设中始终树立文化立城、精品立城、特色立城的理念,注重融入庄子文化元素,庄子文化在蒙城留下的印记随处可见。未来将进一步把蒙城塑造成庄子思想文化研学基地,庄子思想文化的感悟体验圣地,庄子文化创意产品研发集散地。

  三是注重央视资源,在更大平台上讲述蒙城好故事,传播蒙城好声音。今年以来,中央电视台报道了蒙城县“万元现金被大风吹走,路人纷纷帮助捡钱”的新闻;10月19日到31日,央视大型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栏目摄制组到蒙城县集中采访拍摄,以影像的方式全面展现蒙城人文历史的前世今生;8月22日、23日,中央电视台二套连续两次报道了蒙城县重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带来的成果;11月1日晚,中央电视台七套《聚集三农》栏目,以《蒙城“一块田”盘活耕地新方式》为标题,报道了蒙城县作为“一块田”改革试点的发源地,开展的“小块并大块、一户一块田”的做法。

  与“好人蒙城”建设相结合

  自2008年始,蒙城县每年举办一届“感动蒙城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并为他们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评各级道德模范和各类“好人”。

  目前,全县已涌现出“中国好人”43人,高于全国县级平均水平的12.7倍,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好人第一县”,“好人蒙城”已成为蒙城县响当当的形象品牌。2017年9月20日,全省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暨全市第三届道德模范颁奖典礼在蒙城县举办,这也是全省首次在县级城市开展此类交流活动。

  蒙城县在城区主要道路、休闲广场、街道社区、机关单位等设置好人榜、好人墙、好人长廊,在全县镇村、社区举办“君子之乡·好人蒙城”巡展、巡讲、巡演活动。2016年5月,风格清新、特色鲜明的“蒙城好人馆”正式向市民开放,该馆有自己的logo、专题片、主题歌、主题楹联、主题金石篆刻作品、实景模拟、新媒体技术等,是目前全省县级特色突出的好人馆之一,成为展示好人事迹、传播君子风尚的又一重要阵地。

  在“好人蒙城”建设中,蒙城县已建立起“推、评、树、帮、做”五字工作机制,形成了政府主导、热心人士辅助、社会全员参与、责任担当与道义担当同心协力的生动局面。目前,200多位道德模范和3000多名各级各类好人,以凡人善举的巨大力量引领着蒙城的“君子行动”。

  与“书香蒙城”建设相结合

  近年来,蒙城以弘扬国学经典为抓手,积极开展国学经典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景区等“六进”活动,着力建设书香蒙城,秉烛国学经典,点亮道德之光,弘扬中华传统,践行核心价值。

  蒙城县将国学经典“六进”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单列财政预算予以保障;教育系统印发专门教材,规定中考卷面分值,举办比赛展演活动,努力为广大青少年奠定健康成长基础。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以“为孩子打好人生底色”为题,报道了蒙城县国学经典进校园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为“书香蒙城”建设注入了新动力、新活力。

  同时,利用“北冡大讲堂”、“鲲鹏论坛”,在省曲协的大力支持下,邀请省内外曲艺名家,为全县曲艺界人士做专题辅导;利用“国学大讲堂”,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庙国学堂内向市民宣讲曲艺文化。发挥全县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留守儿童之家、乡村学校少年宫以及道德讲堂、市民学校、职工之家等平台优势,开展各种主题的曲艺展演活动,让好人风尚、君子品格、书香气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充分发挥曲艺进校园的示范引领作用,在教育系统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系列活动。

  与“人文蒙城”建设相结合

  蒙城作为有着近三千年建县历史的文化古城,曲艺文化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群众基础。

  一是借助于文化民生工程“文艺下基层”等平台,开展曲艺创作。三年来,蒙城县紧紧围绕党的方针政策、民生工程、道德模范、计划生育、反邪教等主题,每年都征集到不同形式的文艺作品近百篇,其中鼓书《中国梦》《焦裕禄赞》、琴书《爱的力量》《红花颂》、坠子《孝女李小栓》、小品《天使的回音》《民生工程暖人心》、小戏《郝书记回访到农家》《远离邪教莫受骗》等一批优秀作品接地气、冒热气、有生气,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社会现实,传递社会正能量,在乡村、社区、敬老院等地演出,深受广大老百姓喜爱。

  二是借助于重大节庆及主题活动,如“第六届安徽曲艺节专题创作大赛”、“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曲艺创作大赛”、“人大杯”“政协杯”曲艺创作大赛、“感动蒙城道德模范”颁奖典礼、网络春晚等,创作了《飘飞的蝴蝶花》、《半碗萨汤》、《精神永传扬》、《大爱接力》等一批曲艺精品。三是注重整合资源,关注人文建设。2012年,成立了高规格的人文蒙城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分别由县委、政府、人大、政协相关领导组成,并一以贯之,每年列入财政预算600万元作为人文蒙城建设的引导资金。

  与“乡贤文化”建设相结合

  陈亢是春秋时期蒙人,孔子七十二贤人之一,儒家思想的创造者、践行者和传播者。针对这位蒙城历史上的第一乡贤,蒙城县于2014年成立“陈亢文化研究课题组”,组织地方文史专家对陈亢故里及陈亢思想的基本内涵、社会影响、当代价值等进行研究,编印《陈亢研究》学刊,着力拉近曲艺创作与弘扬乡贤文化的关系。

  在曲艺的创作表演中,蒙城各地都注重深入挖掘当地古今乡贤的事迹,挖掘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如坛城镇的“商汤桑林祈雨”、马集镇的“马玉昆抗日”、小涧镇“大宋第一女将刘金定”等,都编曲说唱,成了人们接受正能量教育的好形式。(蒙城县广播电视台 王占峰)

责任编辑: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