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亳州:加强文物保护 延续城市文脉
发表时间:2017-07-07 09:32:00来源:亳州文明网

  近年来,亳州市立足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以确保文物安全为前提,持续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实现了文物保护、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齐头并进。

  开展文物遗存普查工作

  亳州市完成了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和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目前,全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遗存932处,其中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26处;可移动文物8232件。在文物普查的基础上,注重与城市历史进程相关的古遗址、古建筑,以及历史文化名人的故居、故地和纪念物等物质遗产的保护,积极做好古井贡酒酿造遗址、南京巷钱庄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相关工作。

  编制文物保护规划方案

  亳州市坚持规划引领,编制完成《亳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亳州市紫线规划》、《亳州市城市空间特色规划》和花戏楼、曹氏家族墓群、亳州古地道、尉迟寺遗址、古井贡酒酿造遗址等单位保护方案,充分挖掘和保护亳州历史文物古迹,明确亳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主题和城市风貌特色定位,最大限度地保存重点文化遗产的整体风貌和历史信息。

  划定文物遗存范围保护控制线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有关规定,亳州市根据保护需要和实际情况,依法划定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指导三县有关部门划定各行政区域内县级文保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严控建筑布局、风格、体量、尺度、色彩等,并作为规划的强制性内容。近年来,先后划定市、县级文保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181处。大力整治文物周边环境,通过拆除历史文化资源周边棚屋、设置指示牌等,将历史文化资源展示给社会公众,实现保护与利用的良性循环,更好地展现了亳州古都整体风貌和历史文化氛围。

  做好文物保护单位修缮

  亳州市严格遵循“最小干预”原则,避免出现保护性破坏。“十二五”以来,积极争取省级文物专项资金,实施了一批重点文物工程,先后完成道德中宫、江宁会馆、张虚谷故宅、十九里关帝庙、城里清真古寺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工作;改造提升花戏楼、曹操地下运兵道、南京巷钱庄等景点景区;做好涡阳县新四军四师纪念馆、蒙城县板桥集战斗纪念馆、皖北烈士陵园等一批革命旧址的开发。

  推动北关历史街区旅游精品线路改造

  北关历史街区作为亳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区域,是亳商市井文化的集中体现。亳州市严格按照《涡河暨亳州古城旅游区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制订北关历史街区旅游精品线路临街建筑外立面整治工作方案,最大限度地保护街区内传统民居的原真性、完整性、延续性,有效遏制对传统民居的过度商业化开发和破坏性建设。(亳州晚报 陈显锋)

责任编辑: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