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道乡说道”论坛开讲 畅谈城建如何厚植传统文脉
发表时间:2017-04-17 13:30:00来源:亳州文明网

chenay7494.jpg

论坛现场

  4月12日晚,由民进亳州市委会、“道乡说道”论坛联合主办的第十三期《道乡说道》在市区道德中宫院内举行。本次论坛邀请到我市几位文化界人士,就如何保存城市文脉,如何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厚植传统文脉等话题,展开讨论。

  “今晚我们主要探讨如何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保存城市文脉,培育特色文化,以助力五大发展理念,建设美好亳州。大家不受限制,可以畅所欲言!”论坛在民进市委市区直机关支部主委李丰的主持下拉开序幕。

  市作协副主席张超凡认为,亳州的城市文脉可以追溯到三曹时期,故城市建筑也要体现汉唐风格,其特色就是厚重、大气、古朴。现实中,一些代表着文脉符号的历史建筑、景点等,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一一消失了,城市文脉的留存现状让人痛惜。“文脉是魂,特色建筑文化是表,若魂不在了,表将焉附?”张超凡说。

  市政协委员蒋建峰以“怀旧”论点展开了自己的叙述。他说,怀旧是为了让灵魂有所归依,让城市不会忘祖。城市文脉有“显”和“隐”两个层面,显是指城市现有的建筑,隐是指被大家记住或向往的文化内涵。比如,现有的中医药文化、道文化,比如老亳州建筑中呈现的黑大门、青砖瓦元素。

  “我认为亳州文化有四条脉:以老庄至陈抟的道家文化一脉,以神农至华佗的中医药与养生文化一脉,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化一脉,以围绕清真寺并深刻辐射进世俗生活的伊斯兰文化一脉。”市作协副主席杨勇也发表了自己对亳州文脉的看法,他认为新的建设只有将时代性与文化性充分结合,才具有与世长存的资格。在城市的发展与建设中厚植传统文脉,不能局限于对古迹、故迹、老物件、老习俗的保护和保管,还要纳古入新,推陈出新,提炼出标志性的文化元素来。

  市作协副主席李丹崖则认为,只要是眼、耳、鼻、舌、身所能涉及的都是文化,比如听到的戏曲,看到的景观,闻到的美食,说出来的地道方言等。那些上天和老祖宗留下来的河流、名人、建筑、手编品等历史 都应当保留。“亳州的文化我们能抓到手的有三个字:药、道、曹。希望在城市规划中,能围绕这些符号打造出一些叫起来响亮的亳州文脉。”李丹崖说。

  而在市作协副主席刘恒新看来,保存城市文脉和培育特色文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阶段,是因果关系。城市文脉是文化土壤,是文化渊源,培育特色文化是继承和发展,是在城市文脉、文化土壤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当前,在城市建设和规划中要注意保护和发掘特色建筑文化、地方名人文化、生产方式文化、田园生态文化,培育真正具有亳州特色的文化载体和文化符号。

  “文化传承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压力,更多的是一种责任!”当晚,市规划局副局长汪东林也受邀参加论坛,听了大家的发言后,汪东林总结道:“城市规划,快不是好事,文化的传承沉淀需要慢慢品味,所以,我们一定要先思考好怎么去做,怎么做得更好,然后静下心来,慢慢去做;一定要保存原始状态,把建设和保护的关系看作是‘情人’,而非‘冤家’;一定要做好宣传工作,让每个人都尊重历史文化,让文保工作变成一种自愿行为。”(亳州晚报 郭玉岩)

责任编辑: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