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李哲:用书法挥洒性情 传承书法文化继续求索
发表时间:2015-08-03 09:02:00来源:亳州文明网

  李哲,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副秘书长,安徽文史馆研究员,利辛县文联主席。在李哲看来,好的书法作品要雅俗共赏,既有书写的法度,又有个人的学养和性情流露,如涓涓细流,绵甜厚劲,滋养心田。

  40岁再拜名师从头学起

  1992年底,李哲随着全国学习书法的潮流练习书法。在学习的初级阶段,李哲的书法学习涉及大楷、行书、草书。上世纪90年代末,在一次交流中,书法家王金泉先生根据他当时的书写状态提醒到,门门通不如一门精,不妨从小楷上突破,并为他推荐相关的学习字帖。在这一点化下,李哲专心从事楷书学习,通过二十年的努力,逐渐形成自己的楷书风格,被评为“皖军书法楷书20家”。2014年,他被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任命为楷书委员会副秘书长。

  1996年,对李哲来说是一个转折点。这一年,他参加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举办的为期六年的书法函授学习,从中级班开始直到高级、研修班结束。通过一系列名师的科学指导,期间李哲在教学成果展中连续两次获得二等奖。

  自此以后,李哲的书法作品频频现身各类“国展”。2000年到2010年的10年间,李哲的书法作品20余次入展中书协举办的各类国展,4次获奖。2008年,他被正式吸纳为中国书协会员。2012年8月,由省书协、省美协、省文化馆在安徽画廊联合主办李哲书法作品展,安徽省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李哲书法作品集》。

  2013年,40岁的李哲做了一个改变自己书法命运的决定。决心将自己20年的书法学习经历封存,重新拜名师学习。除了坚持练习自己擅长的楷书、行草之外,开始涉猎之前很少接触的篆书和隶书。

  “过去理解书法,仅仅守住一体,把字写好,但达不到通会,不能清晰掌握中国书法的发展脉络。”李哲说,他到四川成都拜当代著名书法家洪厚甜先生为师,从篆书和隶书入手学习,希望能追本溯源,把中国书法史全部梳理。“让自己弄清楚书法发展传承的脉络,真正能够博览通会!”

  “以前过多地在楷书和行草上下功夫,篆书和隶书涉猎的较少。这些缺项成了制约自己在书法创作上再进一步的障碍。”李哲说,跟着洪老师学习的几年中,涵盖楷行隶草篆五体。“过去练习书法,只练习自己喜欢的类型,喜欢的字帖,现在不管是喜欢的字帖,还是不喜欢的字帖,我都会深入临摹研究,目的则是掌握书法的本质。”

  传承书法文化继续求索

  事实上,从2010年以后,李哲就很少再参加各类书法作品展,但他在书法学习和文化传承上的付出却更多了。

  李哲对书法的练习从不间断,即使出差在外,也必随身携带字帖、工具,每天保持两小时的书法学习。而长期不断的书法练习也反哺着李哲的工作、生活,使两者相得益彰。他说,作为一种爱好,书法练习可以帮助调节工作和生活的状态。“无论再忙再累,或者心情大喜大悲,只要一拿到毛笔,心情就可以很快沉静下来,书法对于滋养我的品格帮助很大。”

  作为当地书法名家,李哲始终把传承中国书法作为一种使命。多年来,免费为当地书法爱好者开班讲课,解疑释惑。在他的指导帮助下,近年来,利辛县10多位书法爱好者成为省级书协会员。

  不少书法家说,细观李哲楷书,不得不感叹其“工致”——工稳而又精致!从李哲的小楷中能够感受到他内心的那种超逸和安静,一点一画中规中矩,一字一行又出入晋唐,在严谨和灵动之间他用自己对古人、古法的感受写出了自己的心性。(记者 刘景侠)

责任编辑:尚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