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关于推选第八届安徽省道德模范的通知》(皖文明办〔2023〕8号)要求,亳州市文明办组织开展了新一届安徽省道德模范推报工作。经逐级推荐、审核把关、征求相关部门意见,拟推荐助人为乐类纪建立,诚实守信类武中海,孝老爱亲类康士彪、李永芳夫妇,敬业奉献类刁志岭,见义勇为类姚森、姚丹丹、门振东共5类5组8人参评第八届安徽省道德模范。
为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更好地接受社会监督,按照评选工作程序,现对拟推荐对象予以公示。如有意见和建议,可于公示期内向市文明办反映。
公示时间:2023年5月5日至5月12日。
联系电话:0558-5126723,电子邮箱:bzwcnrgzk@163.com。
通讯地址:亳州市仙翁路76号二楼。
亳州市文明办
2023年5月5日
纪建立,男,汉族,1944年9月生,中共党员,淝河镇政府退休干部。2002年纪建立退休后,始终情系“三农”,不舍乡亲。经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后,2004年11月他克服困难创办“老纪科普协会”,自协会成立以来,免费为贫困户提供科技交流和学习平台,每月定期举办科技知识讲座,“内聘能人、外请专家”传授农业科技知识。2015年70多岁的他自学智能手机,建立老纪科普微信平台,成立蔬菜群、药材群、养殖群等微信交流群,组织专家线上讲课。截至目前,协会举办各类培训会160余场次,他自费带领贫困户外出考察学习8次,帮助220多个家庭实现脱贫;他省吃俭用却给予7个贫困家庭4万余元资助。他情系“三农”50余载,用科技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之路。2013年11月纪建立被安徽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评为“平凡人 中国梦”—2013年十大新闻人物、2014年11月被中组部评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2020年12月被安徽省文明办评为省“月评十佳”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2021年11月被中央文明办评为“中国好人”。
武中海,男,汉族,1964年9月生,谯城区魏岗镇人。2009年,武中海夫妻外出打工,在工地安装水电,由于技术过硬、为人实在,受到了许多建筑商的赞赏,渐渐就有乡亲来投靠。2011年,武中海夫妻带着村里十几个人组建了自己的工程队,前两年还很顺利,每年年底都能得到大部分款项,然后夫妻俩再想办法垫资发放给一起打工的兄弟们,但2014年建筑商资金困难,拖欠的劳务费要暂缓支付。后来,建筑商与开发商之间引发一场诉讼,武中海被拖欠的劳务费更是没了着落。期间,儿子儿媳主动抵押住房贷款、协助父母多方向亲戚借款,先后垫付农民工工资及利息90余万元,把所有的债务风险都揽在自家身上;最难的时候,一家人靠借亲戚2000元钱才把年过了。2017年,冯秀真患甲状腺癌,手术后她在儿媳的照料下逐步康复,8个月后冯秀真赶回丈夫身边一起“挣钱还债”。武中海夫妇受儿子、儿媳的影响,2018年2月一家人均在《遗体(角膜)捐献志愿书》上签了字。2019年底,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终于还清了所有欠款。2020年2月武中海夫妇被安徽省文明办评为“安徽好人”、2020年10月被中央文明办评为“中国好人”、2020年12月被亳州市文明委评为“第七届亳州市道德模范”,2021年被安徽省文明委评为“第一届安徽省文明家庭”。
康士彪,男,汉族,1972年5月生,中共党员,亳州市利辛县马店孜镇供电所农电工;李永芳,女,汉族,1971年3月生,马店孜镇康洼村村民,二人系夫妻关系。1997年,康士彪把村里因大雨冲毁房屋的五保户老人康成计接到自己家中,这一住就是25年。其间,老人得过突发阑尾炎,不小心摔跤摔成盆骨骨折,康士彪夫妇从不嫌弃,每次都及时送往医院,借钱为老人治病,并且轮番守护。25年来,老人在康士彪夫妇的精心照料下,虽然已年近百岁,但身体依然硬朗,目前康成计已是周边十里八村年纪最长者。康士彪夫妇有一个孩子自小大脑先天发育不足。起初一些好心的亲戚邻居都劝说把孩子舍了吧,但康士彪夫妇俩坚持一定要把孩子拉扯大。30年来,夫妻俩哭泣过,绝望过,但从未放弃过,二人付出了正常孩子百倍的艰辛,终于把孩子抚养大。为了让孩子接受良好教育,尽管家庭经济条件差,夫妻俩依然咬咬牙在城里租赁一套房,让两个聪明健康的孩子在城里最好的学校读书。整整7年的辛劳,孩子都如愿以偿地考入大学,老大康妮2011年考入合肥财经管理学院,小儿子康建强更是不负众望,2015年以全县前30名的成绩考入华南理工大学,后又攻读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如今,他们都已拥有了稳定的工作。2022年6月,经过他细心照料25年后,康成计老人安然去世,享年103岁。2020年2月康士彪被市文明办评为亳州好人;2020年6月康士彪及其爱人李永芳被省文明办评为安徽好人;2020年11月被中央文明办授予“中国好人”荣誉称号。
刁志岭,男,汉族,1965年12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三级高级法官。2021年12月8日上午,刁志岭在诉讼服务大厅接待群众时,突发心梗离世,永远地离开了他热爱一生的工作岗位。35年来,刁志岭先后办理了1000余件民商事案件,从没有当事人反映他办案不公,其经手办理的案件无一错案,无一起上访缠诉案。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将生命献给了审判事业。他把真干作为本分,把实干作为责任,把苦干作为追求,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做一个忠诚履职尽责、守护公平正义、无愧于人民的好法官。2022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强,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分别作出批示,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刁志岭法官的先进事迹。2022年3月份刁志岭同志被市文明办评为亳州好人、2022年8月被省文明办评为安徽好人、2022年12月份入选由安徽日报社主办的2022年度安徽“十大新闻人物”、2022年5月刁志岭同志被最高人民法院追授为“全国优秀法官”、被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追记个人二等功、2022年6月被安徽省委追授为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2017年5月荣获最高人民法院授予的“荣誉天平奖章”、2022年3季度被中央文明办评为中国好人。
姚森,男,汉族,1988年2月生,中共党员,退伍军人,涡阳县乐行水务集团员工;姚丹丹,女,汉族,1991年12月生,涡阳县急救中心护士,与姚森系兄妹关系;门振东,男,汉族,1995年12月生,涡阳县龙山镇南三里门庄村人,合肥工业大学在读研究生。2021年2月6日下午3点左右,退役军人姚森和妹妹姚丹丹一家人在龙山游玩,突遇溺水事故,兄妹二人和大学生门振东通过布条缠腕入水牵引溺水者、长时间心肺复苏等措施,成功从30多米深的水里救出落水者王琪(未成年人,化名),从死神手里夺回一条鲜活的生命。三人合力救援落水者的事迹,被《亳州晚报》《安徽日报》、安徽文明网、今日头条、央广网等多家媒体广泛宣传,《人民日报》微信以《这对亲兄妹,必须上头条!》为标题报道了救人事迹。三人见义勇为事迹被网民赞誉为“教科书式救援”。2021年4月,姚森、姚丹丹、门振东三人被评为“亳州好人”,2021年12月,姚森、姚丹丹、门振东三人荣登“中国好人榜”。2021年9月姚森被亳州市委宣传部、亳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亳州军分区政治工作处、市妇女联合会授予亳州市“最美退役军人”荣誉称号,2022年11月被亳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授予亳州市“模范退役军人”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