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蒙城县城关街道望月社区:“多元互融”让居民生活幸福满满
发表时间:2023-07-26 14:44:00来源:亳州文明网

  蒙城县城关街道望月社区位于城关街道西南部,南邻庄周办事处,北靠刘桥社区,东靠学院社区,辖区总面积3.8万平方公里,常住居民约6600人,划分6个网格,社区办公场地和配套设施健全完善,使用合理,现有社区工作人员25人,其中持证社工2人。多年来,社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严格落实党建网格化管理,凝聚多元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建立健全以社区为平台,社区志愿服务队伍为载体,专业社工力量为支撑,群众需求为导向的“三社联动”机制,勾勒出了“多元互动、多点交互、生态共促”的志愿服务新局面,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共赢”的社区治理共同体。

  “三社联动”,激活社区治理“多元共治”

  为了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望月社区结合实际,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专业社工为支撑的“三社联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提升社区服务供给能力,健全社区服务体系,推动社区治理工作创新,全面提升社区居民自我服务意识,初步形成了“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的社区治理模式。通过社区搭建平台,引入社会组织、社工、爱心人士等社会资源,成立志愿者服务队伍,以志愿服务促进居民互帮互助,实现自我服务,解决居民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提升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社区发掘了约900名居民成为社区志愿者,根据志愿者的特长,组建了6支志愿服务队伍(党员、青年、医疗、消防、环保、文艺、司法援助),每支志愿服务队伍都有完整的组织架构和规章制度,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了各支队伍的队长,并由队长负责队伍的日常管理和活动。为提高志愿者的服务能力,社区每年组织4次志愿者培训活动,由社区党委及社会工作者围绕志愿服务理念、志愿者权利、开展活动的方法等服务理念,对社区志愿者及新招募的志愿者进行专业培训,培养志愿者骨干90多人,大大提高了志愿者队伍的专业水平和独立开展活动的能力。

  通过“搭平台、组队伍、建制度、搞培训”,社区的志愿服务模式由原来的“等待安排”转变为志愿者“主动请缨”,志愿服务队伍开始主动思考和实施志愿服务项目,为居民提供服务,成为了居民生活的“百事通”,社区的“好帮手”。在社区文明创建整治期间,社区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了“红色物业”志愿服务项目,联合小区物业集中开展小区楼道和背街小巷的环境卫生整治、文明创建宣传等活动。党员志愿者们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清理街道、楼栋的乱堆乱放及小广告、整理老旧错乱的电线及存在安全隐患的飞线,为居民营造了高品质的生活环境;社区环保和青年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宣传活动,积极倡导移风易俗和环保理念,带动居民践行文明新风;社区消防和司法援助志愿服务队经常性在社区志愿服务广场设立咨询台,利用宣传展板、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向居民宣传安全用电、灾难避险与自救方法以及法律法规知识,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安全意识和法律知识;社区医疗志愿服务队每月都在社区会议室为居民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并免费为老年人体检身体、测量血压,提供一些免费的药品;社区文艺志愿服务队每月都在社区志愿服务广场为居民表演健身操、广场舞、五禽戏等健身运动,向居民传达“我运动,我快乐”的健康生活理念。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社区的志愿者和辖区单位在社区党组织的号召下,自发组成疫情防控队伍,参加疫情防控值守,捐献防疫物资,发挥了“三社联动”战“疫”优势,成为了社区疫情防控线上的“主力军”。

  “需求为本”,打造志愿服务品牌项目

  从2014年开始,每月中旬社区都会定期组织志愿者到辖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开展“关爱贫困户温情暖人间”志愿服务项目,社区根据志愿者的服务意向和各自特长,将志愿者编为生活服务组、文艺演出组、医疗服务组、义剪服务组和心理咨询组,对应开展五大服务项目。生活服务组的服务项目主要包括帮老人剪指甲、拆洗被褥及衣服、打扫卫生等;文艺演出组是由社区舞动人生艺术团组成,主要服务项目是给老年人表演中华传统曲艺、小品和舞蹈,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医疗服务组服务项目是为老年人检查血压血糖,进行健康指导,普及健康知识;义剪服务组由辖区理发店的专业理发师志愿者们组成,服务项目是上门为老年人进行免费理发;心理咨询组的服务项目主要是陪老人谈心聊天,缓解老人们的孤独情绪,预防老人发生抑郁症、失眠症等精神疾病。

  自2018年初至今,社区每个月定期为辖区21户需要帮扶的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情感陪护、义剪义诊、文化娱乐等志愿服务,并为其中3位生活困难的空巢老人开展个案服务,为其链接医疗、心理健康服务等资源,提供“一对一”“多对一”的结对帮扶服务。在社区志愿者的爱心服务下,空巢老人们“巢空心不空”,人际交往和自我调节能力不断提升,孤独的情感得到了缓解,健康保健意识有了提高,对生活也充满了热情和希望。通过开展助老爱老的志愿服务活动,也让老人们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营造了“和谐文明、敬老助老”的社区环境。

  “爱心反哺”,促进志愿服务良性循环

  “请问我的志愿服务时长已经达到30小时了,可以在这里免费洗车吗?”在三里葛鑫科洗车店里,一名志愿者问到。“当然可以,凡是志愿服务时长超过30小时的都可以来我这里免费洗车一次,并且以后都会享受8折优惠。”老板回答道。这是社区推行的志愿服务奖励回馈机制里的一个项目,为了保持志愿者的活力,呵护志愿者的热情,切实做好志愿者的支撑工作,社区整合各方资源,不断加强志愿者的社会回报激励。社区为志愿者们制作了爱心储蓄卡,由每个志愿服务队的队长负责在上面记录志愿者的服务时长,并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登记。根据志愿服务活动的时长,志愿者们可以兑换相应的爱心物品,如抽纸、洗衣液、雨伞、保温杯等生活物品。社区每年评选出5名优秀志愿者,发放荣誉证书和奖金,并运用好各种宣传渠道,对优秀志愿者的事迹进行广泛宣传,使更多的居民能够知晓。在此基础上,社区链接辖区爱心企业、商户等资源,因地制宜地推出一系列社会公益“反哺”机制。如服务时长达到30小时以上的志愿者可凭借社区盖印的爱心储蓄卡去辖区鑫科洗车店免费洗车一次,并享受全年洗车8折优惠;去辖区“蓝天影楼”照相馆免费照相一次,并赠送精美相框一个……通过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加强了社区志愿者、居民与辖区单位之间的互动合作机制,为志愿者互惠机制奠定了有力基础,从而保持了志愿者的服务动力,使志愿者的功能得到更好地发挥。

  志愿服务是社区治理的善治力量,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望月社区依靠社区、社工、社会组织与居民的多方互动,提高了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与能力,发挥了居民在社区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促进了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服务与建设,创新了社区治理的新模式和新机制,为构建和谐文明的社区提供了有力保障。

责任编辑:李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