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亳州市张孝飞、李华、李伟、张飞鹏:奋战在武汉疫情前线的四名“白衣战士”
发表时间:2020-02-04 15:09:00来源:亳州文明网

  个人简介:张孝飞,男,1982年2月生,副主任医师,中共党员,现任亳州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一病区治疗组组长;李华,女,1982年6月生,现任利辛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长;李伟,女,1978年3月生,现任利辛县人民医院感染科三病区护士长;张飞鹏,男,1990年12月生,现任亳州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目前在武汉参加医疗援助工作。
  事迹简介:近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无情肆虐,面对疫情,亳州市张孝飞、李华、李伟、张飞鹏四名医护人员选择逆行而上,主动请缨驰援湖北。张孝飞,2010年7月桂林医学院呼吸内科研究生毕业,自2010年至今在亳州市人民医院呼吸科工作;2017年7月任亳州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一病区治疗组组长,现在武汉东西湖医院呼吸内科七病区任临时病区主任参加抗疫工作。李华,从2018年以来一直坚守ICU工作一线,也让她练就了过硬的急救操作技术,掌握了各种抢救药品的药理作用、适应症、禁忌症,面对各种急重症患者能沉着冷静、与医生密切配合,是利辛县人民医院的一名青年骨干。这次武汉疫情春节期间突然爆发,医院立即召开动员会议,疫情就是命令,李华顾不了6岁的儿子的苦苦哀求,带着家人和同事们的不舍与祝福,踏上了征程。李伟,1994年参加工作,有着26年的丰富传染病护理临床经验。2009年甲流(H1N1)暴发,手足口病(EV71感染)出现,她主动要求去往感染科工作。在和艾滋病、甲流、手足口病、肺结核做斗争的长期工作中,她积累了丰富的护理经验。这次突发疫情,李伟也是率先报名参战。张飞鹏,自2013年至今担任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理责任组长,期间,先后获得“亳州市人民医院院工委演讲比赛二等奖”、“亳州市人民医院护理技能大赛一等奖”、“亳州市人民医院优秀护士”等荣誉,2016-2018年连续三年获“亳州市人民医院优秀带教老师”称号。2020年1月,主动请缨到武汉支援疫情前线,在武汉太康医院重症医学科从事护士工作。
  正文:
  2020年的春节,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节日,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如洪水猛兽噬虐华夏大地,牵动着每一位国人的心。从党中央到各级人民政府,立即行动,在省、市委的统一部署下,亳州市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总指挥部在1月26日(大年初二)立即组织精干医护人员参加安徽省援汉抗疫医疗队,开启了亲赴疫情第一线,与武汉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抗击疫情的顽强斗争。
  主动请缨赴武汉战“疫”情
  武汉战“疫”就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疫情就是责任,使命就是任务。市指挥部的通知传达到亳州市人民医院和利辛县人民医院后,两院的全体医护人员踊跃报名。按照要求,通过精心的筛选,四名医护骨干人员被选出。他们分别是,亳州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张孝飞和重症医学科一病区护士张飞鹏,利辛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长李华和感染科三病区护士长李伟。亳州这四位“白衣战士”主动请缨,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舍小家顾大家,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才是共产党员。在当天早上的“出征”仪式上,张孝飞动情地说:“作为共产党员,我自愿加入抗‘疫’队伍,共抗疫情。”
  拥有10年重症工作经验的张飞鹏,“出征”前主动请缨到医院感染科支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前线,从腊月二十九一直工作到出发去武汉,没有回过一次家。医院征召援汉抗疫医护人员时,他再次请缨,申请到更需要他的地方。
  李华也有10年的重症工作经验,练就了过硬的急救操作技术,掌握了各种抢救药品的药理作用、适应症、禁忌症,面对各种急重症患者能沉着冷静、渐渐成为医院一名青年骨干。刚接到通知时,作为母亲的李华舍不得孩子,可是看着武汉不断攀升的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想到曾对南丁格尔宣过的誓言,她毅然报了名。
  安徽省援鄂抗疫第一批医疗队在武汉共分为医疗救治、危重症、重症护理三个组,张孝飞、李华、李伟被分配到医疗救治组,张飞鹏被分配到危重症组,支援医院是武汉太康医院。
  战“疫”前线的工作是紧张忙碌的。1月28日,来不及休整的张孝飞、李华、李伟和张飞鹏就参加了系统的疫情知识培训,培训专家来自华西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当地医院重症监护护士在培训上分享了疫情前线总结的经验。
  武汉太康医院虽然是东西湖区最大的私立医院,但医院没有缓冲区、没有隔离带、没有热水器,甚至连速干手消毒剂都没地方挂……张飞鹏还和其他支援队员参与建立了武汉太康医院重症医学科,成为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人的“主阵地”。
  最早开始工作的是李华。1月29日下午,她就赶到太康医院了解工作环境,第二天早上她带领一个由25名护士组成的小组忙着做开工前的准备工作。连续工作了五天后,2月4日,她和部分护士又被调到东西湖区医院,支援医院开设新病区。
  1月31日,张孝飞被分配到普通医疗救治组第七病区,担任病区负责人。梳理工作流程、检查消毒效果、每天上报报表……即使非值班时间,他仍然会到病区查看,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坚守岗位挑战身体极限
  从亳州到武汉,改变的是工作环境,不变的是医者救死扶伤的初心。在武汉,李伟的工作时间从每天八个小时变成了六个小时,工作时间短了但工作强度更大了,很大一部分压力来自身上的防护服。
  穿防护服需要同事帮忙,这样才能保证有更好的防护效果。但脱防护服就比较麻烦了,为了减少交叉感染一般都是自己脱。李伟说,脱防护服最需要注意的是减少与里面衣服和身体的接触,每次都要花费很长时间。
  穿着防护服工作才是最辛苦的过程。防护服是紧缺物资,为了减少使用量,李伟工作时不喝水、不吃饭、不上厕所,靠着毅力坚持六七个小时,直到下班,对一个42岁的中年女护士来说,工作强度增加不少。
  不仅李伟,张孝飞、李华和张飞鹏都不惧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作为医护人员,他们知道新型灌装病毒感染肺炎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只要工作流程规范,防护措施得当,就不会被传染。
  为了做到医护人员“零感染”,张孝飞要求病区24名医护人员严格执行工作纪律,规范操作流程,防护服穿戴必须符合要求,同时规定最多两人同时就餐,就餐时禁止交流,就餐结束及时穿戴防护装备,减少暴露时间。
  每天与疑似和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接触,李伟并不害怕。作为在感染科工作二十多年的护士,她接触过大量的传染病人,去武汉前她还多次接触利辛县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并提供护理服务。这也是她主动到武汉疫情前线的重要原因。
  护理工作提供的不仅是护理服务,还有心理疏导。一次上班时,有一位病人突然发起脾气,把护士站的固定电话砸了。李伟理解病人的恐惧和不安,但她总能千方百计让病人平静下来,恢复情绪。
  李伟身体素质并不好,白细胞数量少,抵抗力较弱。穿着防护服上班班,一天下来,回到宾馆时,已经是浑身是汗,衣服全都湿透。李伟注意调整身体,确保第二天准时出现在工作岗位上。
  挂念亲人化思念为动力
  “衣服已经穿六七天,来得匆忙,一件替换的衣服都没有拿,网上快递不发货,今天终于出去买了袜子、裤子,目前就这点困难,已经解决。”
  “我们已经开始‘战斗’,我被分配到ICU病房,早上8点上班,早饭吃了4个鸡蛋,没敢喝一口水。”……
   打开张飞鹏的微信日记,字里行间流露着一个人在外工作的各种不易。2月1日晚,下班回到宾馆的张飞鹏发了一组照片,照片中的他全身湿透,脸上被防护服压出一道道印子,不禁令人心酸。
  张孝飞、李华、李伟和张飞鹏虽然都在一个医院上班,住在同一个宾馆,却被分在不同的病区,彼此上班时间又都不一样,因此他们很少见面,不过他们有时间就会发微信相互加油鼓劲打气。
  李伟在武汉每天都会向家人报平安,老公也会嘱咐她要好好照顾自己。无论工作多累,她都会告诉家人自己吃得好身体好工作也开心,但一想到躺在利辛县医院重症监护室的老父亲,她依然不能平静,还是像在家时一样,每天都是眼含泪花向父亲诉说自己的心声。其实,她是怀着巨大的矛盾心情,经过了反复的权衡和斗争,才做出报名到武汉的艰难选择。原来,一年前,80岁的父亲突发脑出血,百般抢救,保住了性命,却成了植物人,日复一日的喂饭(流食)、捶背、擦洗、翻身、洗衣甚至擦屎、端尿各种护理一应落到了李伟的肩上,一年来李伟躬亲呵护,不离不弃,每天再忙再累都要挤出时间来到父亲身旁,对着沉默的爸爸说上几句话,做一番护理,父亲虽躺床一年,可是连一个褥疮都没生。虽然父爱如山,孝心似海,但是,面对着突发的疫情,面对着空前的国难,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是天职,是使命,生命至上,人民至上,超越“小家”,成就“大家”!于是,她毅然递上了请战书,加入到身赴武汉防疫斗争的先锋队中。医院得知了李伟父亲的情况后,要求一定要举全院之力,为英雄的父亲诊治,让老人尽快康复,要让英雄心无旁骛的在战场上战斗。
  “老婆、孩子、热炕头,这才是最大的幸福。”每天回到宾馆,张孝飞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疫情爆发后,自愿到发热门诊值班的张孝飞就开始了“与世隔绝”的日子,算起来他已经有十几天没有见到两个女儿了,非常想念。
  张孝飞对家人满怀愧疚,平时工作忙陪伴他们时间少,疫情时期他更忙了,连回家都变得“奢侈”。在亲情与抗击疫情面前,他选择了后者,“读书人有三不避,国家有难不能避,为民请命不能避,临危受命不能避。”
  张孝飞现在最大的心愿是,帮助武汉人民早日打败疫情,早日凯旋,早日与家人团聚。为了这个目标,他和李华、李伟、张飞鹏将更加忘我地投身到疫情阻击战中,奉献他们最大的能量。
  岁月静好,只因为总有人负重前行。亳州的四名医护战士无惧危险,义无反顾,以“国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信念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不负韶华,不辱使命,与病毒抗争、为生命接力,用他们的无畏与担当,展现了广大医务工作者无私奉献,无畏、坚韧的英雄本色,谱写了一曲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白衣赞歌。(李鹏 何甜 金汉钊)
责任编辑: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