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王林兵:用心、用情、用力为扶贫
发表时间:2019-01-03 08:54:00来源:亳州文明网

王林兵正在办公桌前用电脑查找资料

  “既然有幸参与,唯有用心、用情、用力为之。”这是亳州市广播电视台副台长、蒙城县立仓镇大李集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王林兵对自己一年多来扶贫工作的简短总结。

  2017年5月份“上任”以来,他和队员们想方设法帮村里建基础设施,引进项目,在改善村容村貌的同时,也让村民们尤其是贫困户们有了干事创业的劲头。

  “经得起群众的‘考试’”

  大李集村位于立仓镇东约5公里,地处蒙城、凤台、怀远三县交界、芡河洼地。

  在蒙城县立仓镇大李集村的村部里,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王林兵正在办公桌前用电脑查找资料。办公桌上整齐地摆放着一大摞扶贫政策资料。

  这个不到20平方米的房间里,除了一张办公桌,还放着两张床。也就是说,这里不仅是王林兵的办公室,还是他和一位扶贫队员的卧室。“条件确实有限,尽量克服。”王林兵笑着说,屋里连个简易衣橱都放不下,他的好几件衣服都只能挂在蚊帐的撑竿上。

  王林兵驻村以前在宣传部门工作,虽然对扶贫工作有所了解,但接触不深,“严格来说,刚开始驻村的时候还是一个‘门外汉’”。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培训,王林兵自己又找来一本又一本的扶贫资料进行学习,“政策摸熟了,贫困户的情况摸清了,扶贫才能更精准。”王林兵说,既然来为贫困户脱贫做好各项服务,各项扶贫政策、农业政策都必须掌握,否则经不起群众的“考试”。

  在走访中,王林兵发现,有的贫困户年纪很大却独居破旧低矮小屋,有的贫困户住房没有出路,有的因智障被锁阴暗潮湿的小屋20余年,有的因丧失劳动力致贫……“我的工作就是把他们应找尽找地找出来,让他们应享尽享地享受国家有关政策。”王林兵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下足够的功夫,为他们的生活、生计找政策、找出路,才能做到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脱贫。

  动员能人返乡创业

  据了解,在扶贫工作队驻村后,大李集村已于去年出列。该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2户463人。目前,未脱贫21户52人,贫困发生率为0.88%。能从贫困村出列,王林兵说,这和大户、能人的带动密不可分。

  烈日当空,一阵微风吹过,成排的榉树、红叶石楠的树叶快速地翻转,发出“哗哗”的声响……这是笔者在景盛林业种植合作社看到的场景。

  贫困户在林地里劳作生产

  “这里的景观树有近200亩,是我们村的一个返乡创业的村民搞的。”王林兵介绍,这位村民叫王汉奎,今年45岁了,自初中毕业就外出打拼,于去年返乡创业。

  2017年9月,亳州市出台林业扶贫政策,鼓励贫困户种植林木、果树,发展林业生产,财政给予补助。“我们就联系王汉奎告诉其政策,让他先行投资,成立林业种植合作社,采取合作社集中管理、贫困户入股经营的方式,带动贫困户发展林业生产。”王林兵说,截至目前,合作社已带动60户175人脱贫。

  村民王如义是另外一名返乡创业者。他原来在杭州经营涂料生意,今年春节回老家后,就留了下来。“王书记跟我介绍了家里的政策,动员我返乡创业,我也想为家乡发展做点贡献。”王如义说,他流转了2000多亩土地,投资600万元,主要种植丹参、白术等中药材品种以及花椒、西梅等经济作物,“用工做的时候得每天都有200人左右,都是周边群众,其中三分之一是贫困户,每个人一天能收入60块钱以上”。

  增强贫困户“造血”能力

  除了通过大户、能人带动,扶贫工作队也在想方设法增强贫困户的“造血”能力。

  村民王心安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扶贫工作队的鼓励下,他从银行申请了扶贫贷款,建了蔬菜大棚。“主要是番茄、黄瓜、豆角这类的,每天上午到镇上去卖菜,下午就到大棚去拾掇一下。”王心安的妻子介绍,有了这些蔬菜大棚以后,他们不仅生活条件改善了,干活的劲头更高了。

责任编辑: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