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孟广华:金牌“和事佬”“调”出和谐曲
发表时间:2018-12-07 16:26:00来源:亳州文明网

郭红娥的儿子撞伤了单乾俊,经过孟广华的调解,双方最终握手言和

  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我市谯城区魏岗镇专职人民调解员孟广华,却用自己的一套方法,将邻里纠纷、亲属矛盾有效化解。

  在魏岗镇从事法律服务、人民调解工作近30年,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200多件,因纠纷调解得好,孟广华被周边乡镇群众熟知,牛集、古井、华佗等十里八乡的很多村民有纠纷、法律问题、官司,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他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孟万能”“金牌和事佬”。

  远近闻名,群众称他为“孟万能”

听说孟广华纠纷调解得好,王品凤从十几公里外的牛集镇赶来寻求他的帮助

  11月9日,立冬刚过,天气已有些寒冷。上午7点半,谯城区魏岗镇综治中心门前已聚集了很多群众。“来找孟广华调解纠纷啊!”来自魏岗镇魏岗村的村民翟荣说。

  “都来啦?不好意思,这么冷的天让你们久等了。”孟广华迈着大步匆匆赶来。

  村民翟荣第一次接触孟广华是在几年前,因和自家兄弟发生土地纠纷,她曾请孟广华进行过调解。“当时调解得很好,我们双方都非常满意,两家也和解了。”翟荣说,这次还是因为土地纠纷,她再次找到了孟广华。

  不仅是魏岗镇的村民有纠纷习惯找孟广华,周边牛集镇、古井镇、华佗镇等十里八乡的很多群众有纠纷或有法律问题、官司,第一个想到的也是孟广华。

  来自牛集镇的王品凤就是其中一个。

  “都说他调解得好,我今个一大早就找来了。”王品凤在旁边耐心地等待着,为找孟广华调解,她赶了十几公里的路。

  从事基层人民调解和法律服务30年来,孟广华的调解经验越来越丰富,名气越来越大,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的“法律达人”,不少人奔着他而来。“我们都叫他‘孟万能’,走街串巷,大小事都能解决。”来自魏岗镇蒋庄的陈明志说,不管多么复杂的矛盾纠纷,只要到孟广华手里,总能让怒目相对的双方群众握手言和。

  因前来寻求调解的群众较多,在综治中心对面的镇政府院内,孟广华把最靠近大门的一间存放卷宗的档案室也利用上,作为调解室。

  公平公正,耐心化解民间纠纷

  “公平公正!”提起孟广华,66岁的单乾俊竖起了大拇指。

  2014年11月的一天,魏岗镇魏岗村单庄村民单乾俊骑着电动自行车出门,被一辆面包车撞倒,面包车司机逃逸,单乾俊左腿骨折住进了医院。最后虽找到了司机,但因其拿不出赔偿金,单乾俊一家犯了愁。而他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孟广华。

  “郭大嫂,你儿子撞了别人,一分钱都不拿,说得过去吗?况且你儿子还年轻,人家要是去告,你儿子的前途咋办?”“单大哥,你消消气儿,司机还年轻,给他一次机会,原谅他。赔偿金的事,我去谈。”把双方软肋作为突破口,针对彼此的诉求,孟广华反复与两家协商,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单家不再追究郭家的责任,郭家在亲戚的帮助下,赔偿单家7.5万元。双方最终握手言和。

  “调解工作没有捷径,只能公平公正,用百倍的耐心、千倍的细心、万倍的信心去化解矛盾,解决纠纷。”孟广华说,社会上戏称调解工作是“没权没钱跑断腿,不吃不喝磨破嘴”的苦差事,但看到双方化干戈为玉帛,他就有说不出的幸福感。

  由于调解工作做得有声有色,镇里任命孟广华为魏岗镇专职人民调解员,并于2018年7月,在镇综治中心设立“孟广华调解工作室”。

  反复登门,把冷言当作“兴奋剂”

  做人民调解员是孟广华的第二份工作,最初他是乡镇的一名水利农水员。1989年,魏岗镇司法所招聘法律服务工作者,抱着学习法律知识的想法,他报了名,而这一干就是近30年。

  这30年来,他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200多件,代理法律诉讼1400多件、法律援助案件400多件。谯城区魏岗镇党委书记王小怀说,遇到纠纷和矛盾,有孟广华出场调解,他心里就有了底。

  去年9月,魏岗镇马场村高大庄一村民家建房,一名雇工不小心触电身亡,死者家属来到现场情绪非常激动。孟广华接到镇综治中心负责人电话,前去调解。因死者家属索赔120万元,双方因赔偿问题争执不下。之后死者家属将尸体抬至这位村民新建的房屋内,而这家村民却不知踪影。死者亲属因此情绪很大,准备抬尸上访,一起民转刑的重大纠纷眼看就要一触即发。

  孟广华一边和镇政府工作人员一起一趟趟来到谯城区十八里镇的死者家中调解,给死者家属讲法律政策,寻求当地村干部、死者家族里有威望的人出来做工作,疏解家属的情绪。另一边,通过当事村民家邻居、亲人、村干部与其取得联系,反复劝说。最终,这起一触即发的重大纠纷被成功调解,死者家属获赔55万元。

  “大部分纠纷都是多次调解无果,这时候调解员绝不能气馁,要反复登门。当事人对我们冷言冷语时,我们也要理解,要把他们的言语当成我们调解工作的‘兴奋剂’。”孟广华说,在遇到调解工作出现转机时,就要多方联动,相互配合,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最终促使双方达成一致意见。

  “六字方法”,筑牢调解第一防线

  作为被信任的第三方,孟广华总结出了“六字方法”,即“稳、准、狠”和“冷、热、抓”。

  所谓“稳、准、狠”,孟广华认为,调解工作首先要“稳”,坚持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控制双方当事人的情绪,耐心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其次要“准”,要准确找到双方当事人争议的焦点所在,以此为切入口,逐步进行调解;最后要“狠”,在充分了解调解双方当事人“病情”之后,要对症下药,逐个击破,让他们清楚自己的问题所在及可能会带来的法律责任。

  在调解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在情绪激动不配合调解的情况下要“冷”,让他们冷静下来。而在耐心听取他们的情绪宣泄之后,要“热”,热情的劝解。一旦发现有促使调解协议达成的可能时要“抓”,抓紧时间促成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并促使协议的履行。

  “事儿厘清了,道理讲明了,老百姓的心自然就豁亮了。”孟广华说,多年的调解工作,他发现很多事都是可以调解的,作为基层一线的调解员,他就要将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利用自己的方法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孟广华还受邀开展业务培训,将自己处理纠纷的方法传授给更多的基层人民调解员。自2016年,他先后为各大乡镇的人民调解员做了20余次大大小小的培训,提高村级人民调解员的整体素质,筑牢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

  “培训中,他不仅向大家传授了自己的‘六字方法’,还以案说法,告诉大家要根据实际情况,不要死搬硬套调解方法,以法律、以情理、以民俗来分析调解。”魏岗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裴玉说。

  义务宣传,提高村民法律素质

  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让孟广华体会到,一些群众不学法、不懂法,导致法律意识淡薄,这也是造成一些民间矛盾纠纷的根源,而最得力的措施就是通过深入持久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普及法律知识,让人民群众知法、学法、懂法、守法。

  作为一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孟广华经常深入基层做普法工作,免费解答法律咨询,每年举办两次以上由全体镇、村干部参加的法制培训班,定期安排法律服务所工作人员到中小学校宣传法律知识,通过法律宣讲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

  除此之外,在每次调解时,孟广华也会向双方普及法律知识。

  2016年7月3日,一工厂在拆迁厂房时,因挖掘机驾驶员操作不当,导致地面施工工人周某当场死亡。周某的妻子、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及其近亲属和同村邻居等几十人来到工地上反闹,砸机械、找施工队队长打骂。事故发生后,镇政府工作人员、派出所民警赶到现场,孟广华接到通知也第一时间来到现场。

  看到当时的场面,孟广华说:“你们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你们是来帮正忙的,还是帮倒忙的?出现了事故,该怎么解决,我们按照法律规定来办,肯定会给你们一个说法。你们过来又打又砸,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而且如果伤了人,一样要负法律责任,一样是要赔偿别人的。你们的行为跟这起事故,就是两码事了。”

  孟广华将他们可能会承担的法律责任一一列出,本来听不进去的他们,情绪慢慢缓和下来。最终,通过四天的调解,双方达成一致意见。

  “调解纠纷的过程,也是普法的过程。”孟广华说,希望经他调解过的当事人,都能在事情过去之后,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

  孟广华依法、用心、用情做调解,获得了群众的认可,他也先后被省市区评为“人民调解先进个人”,荣获“亳州市优秀法律工作者”和“安徽省优秀调解员”等多项荣誉称号。(曾莹莹)

责任编辑: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