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谯城区沙土镇李大村史馆:小乡村绽放的“文明花”
发表时间:2021-01-14 16:13:00来源:亳州文明网

  1月3日,笔者和几名游客来到谯城区沙土镇李大村史馆,一进门就被院内的景色吸引:满院的花草景观吐绿流翠、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小桥流水倒映长廊,一幅美丽的江南园林景色呈现在游人面前。

  村史馆占地约四亩,共建有房屋30间,自西向东有五个展览区。随着主人张领的脚步,笔者走进了第一展区,屋里摆放的有马车、粮囤、纺车、缝纫机等数十件老物品。一抬清代的花轿特别引人注目:花轿高约2米,全是由高级红木制成,虽然历经一百多年,依然还能彰显出高贵喜庆的风彩。轿顶四角趴着四只可爱的小动物,轿身精美的花瓶和花朵环绕四周,轿门用一块红布遮挡,不禁让人联想到古代女子出嫁的欢庆场面。

  走进第二展区,大小上百件物品左右两侧有序摆放,有明朝陶罐、清朝食盆、民国时期的大称、刨子等。走到又厚又宽的两块古砖旁,张领介绍说:“这两块宫砖是我从安徽省凤阳市带回来的,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当初准备建都用的砖,这个长长的布制袋子是民国时期老百姓上集市买东西用的,可以一头装钱,一头装物品,往肩上一搭,既实用又方便。”

  在第二展区的东端,一辆笨拙而庞大的太平车特别引人注目,除了四个轮子周围和车架订上了铁皮之外,其他几乎都是木制的。“这是古时人们拉货物用的工具,一般要用四头牛或四匹马才拉得动。”张领介绍说。

  第三展区摆放的有一张方桌、两把椅子、一个条几,深红色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心静”的中堂。地方不大,但显得高雅、端庄,房间里蕴含着浓浓的书香气息。“这组家具是红木家具,是我从山西36000多元买回来的,这是明末清初时期旺门大族或官宦之家使用的客厅,不是普通老百姓能买得起的。”张领介绍道。

  在第四展区摆放着数十种老物件大多是古老的农耕用具,梨、耙、风箱、独车轮等。笔者跟随张领来到一架织布机跟前,张领介绍道:“从古代到建国后七十年代,中国广大勤劳的妇女都是用这种工具织布的,耗时耗力而且效率低,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第五展区摆放的是两张清朝时期的顶子床,整个床身全部是用深红色的高级红木制成,每个床重800余斤,床高约2米,床顶的正前方刻着各式各样的花朵和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在卧榻的前方设有两个座椅,是男、女主人入睡前聊天或丫鬟侍候时的座位。“这两张床花了六万多元从山西买回来的,在那个时代只有达官贵族才能用得起的。”张领介绍道。

  村史馆的原址是李大村民张领家的老院子,30多年前张领走出家门从事药材生意,20多年前就在亳州开办药材公司、购买房产在亳州安家。当张领驱车回老家探望时,已经有年轻人和儿童自己都不认得了,而她们也不认得自己了。颇有点“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感觉,这让张领有了一种顾虑:不用说子孙后代,再过十年、二十年,就连自己估计要把“老家”这个根忘个差不多了。为了让子孙和后人留住曾经的传统文化和农耕生活,张领打算建一座村史馆,把先人曾经使用过的生产生活老物件收集起来供大家参观。于是张领在老院子的基础上进行了整改扩建,建了2000多个平方的村史馆,共五个展区,六百余件老物件供游客参观。

  “每件老物件都蕴含着一个故事。我会把这个村史馆全天候免费开放,方便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先人生活状况,了解我们的历史文化,让更多的人在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崇尚节俭,懂得感恩。”张领补充说。

  近几年来,沙土镇把李大村史馆建设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相结合,对村史馆进行了布局规划和整修,并在周边建造了乡村大舞台、群众健身广场、农家书屋、乡村文化墙和农耕广场等项目,组织文艺宣传队把道德模范、移风易俗、文明新风通过文艺节目的形式送到群众身边,村民的文化生活和文明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每到周末和节假日期间,周边乡镇村民和亳州游客都会来我们村参观游玩,没想到过去偏僻的小村庄居然成了旅游景点了。”李大村村民张鹏兴奋地说。

  “下一步,我村将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为重要抓手,把乡村规划、乡村振兴与村史馆建设相结合,2022年前将新建农产品展示馆、农家乐、垂钓休闲区和乡村书场等场所,进一步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乡风民风好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富起来,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李大村书记秦岗介绍说。(石保垒)

责任编辑: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