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谯城区:“四凡”目标扎实推进农村清洁工程
发表时间:2019-10-16 14:53:00来源:亳州文明网

  为彻底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的现状,满足农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迫切要求,谯城区以凡土必绿、凡地必净、凡水必清、凡村必洁为目标,以无暴露性垃圾、无水面垃圾漂浮物、无乱贴乱画、无乱堆乱放、无污水横流、无公共场所垃圾“六无”为标准,大力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做到环卫工人全覆盖、环卫设施全覆盖、环境治理全覆盖,农村面貌有了明显改观。

  政府主抓,强力推动。明确为“一把手工程”,明确区、乡镇党委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建立区六大班子领导分包乡镇街道、社区、河道、国省县道、城区主干街道的“五个一”包保责任制,制定考核办法,一月组织一次检查考核,通过召开汇报会、观摩会、现场会,组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等形式,强力推动,强行入轨。每个行政村保洁队伍、环卫设施、经费保障、工作制度“四个到位”,农村清洁工程常态化开展,良好持续运行。

  强化宣传,促观念转变。把宣传发动放在重要位置,深入宣传农村清洁工程垃圾处理工作的重要意义、目标要求和工作举措,及时总结报道乡镇、村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利用交通沿线大型标牌、宣传栏、文化墙、横幅标语等载体,将宣传延伸到每一个角落。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示范带头,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村民理事会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动员和倡议,发动群众广泛参与。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载体,寓教于乐,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共同营造舆论氛围,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参与和支持。多次组织新闻媒体宣传好的典型、曝光存在的问题,充分发动群众,调动群众参与农村清洁工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固定模式,抓工作规范。探索建立了农村生活垃圾“户集中、村收集、镇转运、市区处理”的模式,配齐环卫工人,每500人配备1名环卫工人;“户集中”,中心村和集镇每5—8户配备1个垃圾桶,自然村每8—10户配备一个垃圾桶,每名环卫工人配备1辆垃圾收集车;“村收集”,每个集镇和中心村配备1—2个容量1吨的垃圾箱,每个乡镇配备1个钩壁式垃圾运输车,在自然村每村配备一辆小型垃圾运输车,将来及运往乡镇垃圾中转站;“市区处理”,垃圾在市区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理。

  创新方法,抓效率提升。坚持在美好乡村点率先推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从源头抓起,倡导“自产自销”“日产日销”“不出村不出组不出户”,通过“回收、堆肥、转运”等方法分类减量、化整为零、集中处理,引导群众把有机垃圾堆起来掩埋沤肥,把有用垃圾集起来废品回收,把有毒有害垃圾收起来转运处理,把建筑垃圾埋起来填平坑坑洼洼,把生产垃圾用起来多途使用。

  资金保障,抓常态运行。建立经费投入机制,按照36元/人/年的标准,拨付农村清洁工程资金,保障农村清洁工程“户集中、村收集、镇转运、市区处理”的模式正常运行。建立健全了保洁人员管理、垃圾清运处理、环卫设施维护等长效管理工作制度,实行网格化管理,明确工作时间、责任区域和工作要求,及时兑现劳务薪酬。加大日常督查力度,深入乡镇村庄现场督查,查找问题,印发通报,督促整改。每月组织一次测评,以暗访为主,每次检查都现场录像,实事求是记录打分,排出名次,发出通报,印发报告书。每次测评前五名的乡镇依次奖励5万元、4万元、3万元、2万元、1万元。

  谯城区自实施农村清洁工程以来,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工作,已探索出一条符合现阶段谯城实际的农村垃圾治理、处理模式,初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初步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全区陈年垃圾得到有效清理,主要河道保持洁净,各村卫生状况较好,农村环卫基础设施有效改善,农民卫生意识不断增强,涌现了一批清洁工程的先进典型,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群众得到了真正的实惠。(朱德文)

责任编辑: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