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多层次实施农村清洁工程 全方位改善谯城人居环境
发表时间:2017-12-11 09:00:00来源:亳州文明网

  2013年5月以来,按照亳州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谯城区22个乡镇全面启动农村清洁工程。在工作推进中,谯城区认真科学谋划、创新实施模式、加强督查调度、严格兑现奖惩、狠抓工作落实。经过四年多的强力推进,全区农村环境面貌有了明显改观。其中,在2016、2017连续两年市级考评中,谯城区均获得全市第一名的好成绩,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提升了全区广大群众的人居质量和幸福指数。

  一、明确目标,高位推进,用“三个坚持”保障全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持续向优

  作为亳州市首善之地,谯城区在农村清洁工程工作中始终坚持高位推进不放松,始终坚持在全市争先锋、打头阵的目标不放松,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一是坚持目标上移,确保全年度先进位次。加强顶层设计,在年初谋划全年度工作时,谯城区委、区政府就将清洁工程工作作为全年度重点工作来部署,提出在清洁工程工作要在2016年度全市第一位次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先进,力争2017年度再创佳绩。在谯城区脱贫攻坚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百日会战誓师大会上,亳州市委常委、谯城区委书记金春龙要求,要深入开展农村清洁工程,加大陈年垃圾清理、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力度,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的具体实践,作为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重大任务,努力打造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二是坚持重心下移,压实区镇村各级责任。2017年度,谯城区修订出台新的农村清洁工程考核奖惩办法,坚持重奖重惩,真奖严惩。月度测评前五名的乡镇,分别奖补10万元、8万元、6万元、5万元、3万元,市级月度测评得分前三名的村和市级月度测评满分的样本点也分别予以奖补;年度总评前五名的乡镇,再分别奖补40万元、30万元、20万元、15万元、10万元,全区全年奖补资金达600万元以上。落后的单位,则分别对相关分管负责人和主要负责人予以组织约谈、媒体表态直至诫勉问责。日常工作中,区级层面握紧“指挥棒”,坚持公平公正,乡镇压力与动力同在,工作重心自然下移到镇、到村、到人。2017年1-11月,全区已约谈24名乡镇负责人,12名乡镇主要领导在《谯城新闻》栏目表态发言。

  三是坚持关口前移,实施第三方区级测评。市级测评一月实施一次,大部分乡镇仅抽查1个测评点(个别乡镇2个测评点),仅靠市级测评难以实现对乡镇、行政村的全覆盖,基层易产生侥幸应付思想。2017年5月,谯城区引进第三方测评机构,每月独立开展一次暗访测评,每次覆盖全区所有集镇、集市,另外每个乡镇再抽取4个村庄参加测评,一个季度基本可覆盖到各乡镇的所有行政村,实现了全区农村清洁工程督查考核的全域覆盖。针对陈年垃圾清理、“不见垃圾桶·垃圾不落地”等工作,则灵活利用“周督查”推进,兼之日常督查编发《督查快报》、区领导专门调度等,全区督查工作火力全开,关口前移,推动了常态长效保洁机制的有效落实。

  二、不断探索,积极创新,用“四个机制”保障全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长效推进

  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推进中,谯城区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和对一线工作的不断总结、提炼,在工作中建立健全了上下一心、同频共振的组织保障机制,多元投入、区投为主的资金保障机制,全域覆盖、高频多层的督查考评机制,因地制宜、乡镇主体的工作推进机制。

  一是上下一心、同频共振的组织领导机制。谯城区各级领导干部对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高度重视。谯城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对农村清洁工程可以说是逢会必讲,入村必看,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同精准扶贫、发展经济、信访维稳等工作一道作为全区的大事、要事来抓。区分管领导亲自部署,亲自调度,经常深入到各镇村尤其是工作后进乡镇进行现场指导督促,并定期召开全区城乡文明创建工作会议和乡镇分管负责人会议,分析形势、部署工作、总结经验、鞭策后进。各乡镇均建立了体系完备的农村清洁工程包保责任网络,从乡镇党政正职到村组一般干部,人人头上有责任,人人肩上有担子。

  二是多元投入、区投为主的资金保障机制。实施农村清洁工程,群众受益,社会欢迎。但由于镇村财力有限,资金瓶颈严重制约农村清洁工程工作的开展。谯城区在积极鼓励政府投资、社会筹资等多元投入的基础上,坚持区级财政投入为主,每年为乡镇优先预算安排不少于4000万元的农村清洁工程工作经费,每年预算安排不少于600万元的农村清洁工程考评奖补资金。此外,在2017年全区陈年垃圾治理、助力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专项整治工作中,区财政分别投入300万元的奖补资金和95万元的督查测评经费。自2013年以来,谯城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区级专项资金投入2.34亿元,从而保障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三是全域覆盖、高频多层的督查考评机制。区级层面坚持日常督查调度,对落后乡镇、落后村实行重点调度,并以《督查专报》形式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督促乡镇及时整改提升;坚持开展周督查,对专项重点工作每周一督查一通报,高频次推进工作;坚持市、区第三方测评同步推进,扩大测评覆盖面,基本杜绝基层侥幸应付思想;建立了以区长热线5512345为主的城乡生活垃圾有奖举报平台,对全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成效实时动态监控。各乡镇健全本级督查考评办法,坚持每周对所辖村督查一次,一月一总结,并及时兑现奖惩。在村级层面上,村环卫专干(享受村干部待遇)坚持每天对所辖自然村巡查一遍,最大限度督促保洁员开展工作。

  四是因地制宜、乡镇主体的工作推进机制。在农村环境环境综合工作中,谯城区始终坚持因地制宜、乡镇主体,最大限度激发基层乡镇的主动性、创造性,让乡镇扮演工作主角。如古井镇、华佗镇推行全镇市场化外保,牛集镇化整为零、村村成立保洁工公司,魏岗镇等乡镇工作下放到村、设立村级环卫专干,古城镇高标准完善镇村有害垃圾收集网点设置,大杨镇等乡镇最大限度简化有害垃圾回收资金拨付流程等等。在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中,谯城区基层乡镇创建了“群众初分、保洁员三拣(垃圾桶内粗略分拣、垃圾车上细致分拣、处理前终端分拣)的垃圾分类处理“一分三拣”工作法。

  三、科学谋划,全面部署,用“五个推进”保障全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纵深开展

  十分工作,三分谋划,七分落实。在2016、2017年连续两年全市领先的基础上,谯城区及时召开全区文明创建工作会议,在资金和项目上对2018年工作提前思考,科学谋划,全面部署。

  一是推进垃圾分类处理改革工作常规常态开展。2017年4月,谯城区全面启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改革工作,建立了“户集—村收—镇储—区转”有害垃圾有偿回收四级工作机制。2017年5月份以来,谯城区对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成效按30%成绩纳入每月农村清洁工程测评中,强力推进,强行入轨。2018年谯城区将继续加大该项工作推进力度,修订完善2017年谯城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考评办法,把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一并纳入到谯城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考评办法中;同时在2017年1000万元垃圾分类专项预算基础上,另拟增加120万元有害垃圾有偿回收专项资金。通过建章立制,加大投入,确保全区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不断向常规化、常态化方向推进。

  二是推进“不见垃圾桶·垃圾不落地”全区铺开。2017年谯城区“不见垃圾桶·垃圾不落地”在牛集镇全镇试点和各乡镇1个行政村试点基础上,2018年决定全区全面铺开。为此,区财政安排388万元预算资金,按照每户10元标准为每户购置配备2只分类小桶;拟再安排45万元,按每车150元的改造费用,把所有保洁员的保洁车改造升级为“三格式”收集车(具备同时收集有害垃圾和无害垃圾的功用)。2018年拟另投入60万元建立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综合信息平台,通过信息平台实时监控全区保洁员每天工作时段、运行轨迹和垃圾收集缴送处理情况。

  三是推进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环卫保洁市场化。在前期深入调研基础上,2018年,谯城区将对已建成的古井、华佗、芦庙、双沟、十河、赵桥、城父、大杨、观堂9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道路保洁全部实施市场化服务外包,发包给一家实力雄厚的保洁服务公司。资金投入拟按9集镇“实际常住人口数×36元”的标准,从区财政原预算中整体切出,不足部分区财政适当予以奖补。同时加强日常督查和月度测评,科学划定乡镇和外包公司工作范围和工作职责,推动乡镇对辖区保洁公司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对乡镇政府和保洁公司实行分层考核,同奖同惩。

  四是推进主城区道路市场化保洁向周边乡镇延伸。为加强城区生态环境治理,提升全区城乡文明创建工作水平,根据亳州市委、市政府意见和谯城区实际,2018年拟向主城区周边乡镇延伸市场化保洁,分别是:G105国道向南延伸至十河镇、向北延伸至古井镇张集,G311国道向西延伸至十八里镇、向东延伸至五马镇,S307向南延伸至赵桥乡前李河集。另外,将亳柘路(郑店子至魏岗集段)、汤陵北路(临时汽车东站至北外环路口段)一并纳入延伸保洁范围。经测算以上道路保洁费用年需660万元。

  五是推进第三方测评为主的督查考评机制持续实施。2018年度,谯城区将继续坚持日常调度、每周督查、月度测评、年度总评的四级督查考核工作机制,重点加强区级第三方测评力度。其中对清洁工程、垃圾分类以及“不见垃圾桶·垃圾不落地”等所有需要采取测评的工作,一律通过引进高资质的第三方服务来强化督查考核,科学安排对基层的测评频次和测评方式,同时加强对第三方测评机构的监督考核,确保第三方测评公司的权威性和公平公正性。(吴林)

责任编辑:李飞